【连网】 (记者 杨锐冰 通讯员 张开虎)众人拾柴火焰高。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爱。截至昨天,本报第五季“助学公益行”已经帮助9名贫困大学生解决学费难题。今天的求助考生,是毕业于东海高级中学的陈丹迪。今年,她以338分考取了南京工程学院。靠爱心人士和学校帮助完成了高中三年学业,面对8000余元的大学学费,今年暑假陈丹迪正在包子店打工赚取学费,但是依然杯水车薪。如果你想帮助她,请尽快与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考取南京工程学院
暑假在包子店打工赚生活费
走进东海考生陈丹迪位于山左口乡白石头村的家,她刚刚从包子铺赶回家中。身上穿着工作服,扎着马尾辫,面前的女生看起来很清秀。
今年,陈丹迪以338分考取了本一院校———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9月9日,她将赴校报到。
谈到女儿的上大学费用,她的母亲深吸了一口气说,“咱家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啊!”原来,4年前,陈丹迪的父亲在外打工发生意外,撇下了母子5人。陈丹迪的母亲身体不好,心脏跳动过缓,时常喘不上气,一年的医药费要2万余元。“我们全家人一个月的低保800元,一年的低保都不够我吃药的。好在时常有好心人来看看我们,资助我吃药。”陈丹迪的母亲说。
陈丹迪还有一对10岁的双胞胎妹妹,和一个年仅8岁的弟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母亲身体不好,三四年前,家里洗衣服、做饭都由双胞胎姐妹和弟弟抢着做。
今年暑假,陈丹迪到一家包子铺打工,晚上就住在表姐家。“就是在店里卖包子,一个月给我1500元工资。”面对8217.5元的新生入学费用,陈丹迪正在发愁。
考取徐医大的小伙
爱心人士为他捐了1.1万元
培根曾经说过,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参与到本报助学公益行活动中的爱心人士们,都拥有着如宝石般熠熠发光的心。
昨天,本报报道了考取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急救与救援医学)专业的东海考生黄秀增。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年迈,母亲智障,一家人仅靠微薄的低保生活。
在本报报道刊发后,不少爱心人士纷纷号召身边人一起伸出援手,帮助这位出身贫穷而又励志的好小伙。一份份温暖的爱心涌向黄秀增。截至昨天下午5点16分,18位爱心人士资助他共计1.1万元,为他筑起爱的扶梯,助他圆梦大学。
“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大学期间我会努力,学有所成帮助更多的人!”昨天,得知那么多爱心人士帮助自己筹齐1.1万元学费后,不善言辞的黄秀增表达了内心的感谢。
本报搭建爱心平台
卖包子女孩需要8000元学费
因为本报“助学公益行”平台,很多人开始接触公益。昨天,爱心人士“回归自然”说,以前不知道公益是什么,从参与苍梧晚报助学活动,才慢慢开始公益之路。
爱心不分大小,重在参与。因无力负担8000元学费,东海考生陈丹迪需要你的帮助。想要帮助她请尽快与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贫困考生和爱心人士可以通过苍梧晚报、苍梧晚报官方微信(在微信添加公众号中搜索“苍梧晚报”或“lygcwwb”)了解相关活动信息,或者加入本报“助学公益行”QQ群157817222、扫码关注苍梧晚报助学公益行微信群获得实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