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记者 杨锐冰 通讯员 张开虎)爱心见证奇迹。昨天,本报刊发了《南京工程学院的东海女孩愁学费》的报道后,当天上午8点不到,就有一位爱心人士和本报取得联系,愿意资助她全部上学费用。今天的求助考生,毕业于东海白塔高级中学,他以333分的成绩考取淮海工学院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这个大男孩正为学费发愁。
父子俩相依为命
东海男孩考取淮海工学院
家住张湾乡的王学涛,毕业于白塔高级中学。今年,他以333分考取了淮海工学院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上写着,王学涛所读的专业需要学费5800元,加上住宿费等2578元,新生入学费用共需8378元。
记者来到王学涛家中时,已经是暮霭时分。王学涛带着我们走过一片长满荒草的庭院,来到家门口。“我爸在家。”如果不是王学涛说家中有人,记者根本无法知晓。为了省电,王学涛的父亲没开灯,在黑暗中听着信号并不算好的广播。看到有人来,才起身把灯拉亮。
“我原本想报外地高校的,但又怕念不起。”王学涛读的是理科,在班里的成绩数一数二。然而,这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4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离家出走了,父子俩苦苦寻找多年未果。
王学涛的父亲以前干锅炉工时腿被严重烫伤,并落下病根,无法干重活,只能做点小工。即便如此,小工也并不好找,经常赋闲在家。最近天热,活更是不好找,王学涛的父亲已经很久没有活干了。家里还有三四亩地,父亲没事就种种地。
每到夜晚,陪伴父子俩的只有一台小收音机。“家里以前有台旧电视,后来坏了,再也没看过电视。”王学涛的父亲告诉记者,以前孩子奶奶在的时候,家里日子还能勉强过得下去,今年春节孩子奶奶去世,父子俩仅靠低保生活。
懂事的王学涛报考了本地高校,“离家近,勤工俭学的机会应该多一些。”王学涛说。
爱心见证奇迹
包子铺打工的女孩学费解决了
昨天,本报报道了东海考生陈丹迪的故事。今年,陈丹迪以338分考取了本一院校———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父亲4年前去世,母亲患病无法劳动,家中还有双胞胎妹妹和一个弟弟。面对8000余元学费,暑假期间陈丹迪前往包子铺打工赚取生活费。
“我家里也有双胞胎,看到这个女孩家也有双胞胎觉得特别亲切。”昨天一早不到8点,一直关注本报助学公益行的爱心人士联系我们说,“陈丹迪的学费我来承担吧,请把她账号给我。”
当天中午,这位爱心人士就为陈丹迪汇去1万元爱心助学款。得知爱心人士资助自己上大学后,陈丹迪特别感动,并委托本报联系爱心人士,想亲口对她说声谢谢。然而,这位爱心人士并没有露面,做好事不留名。
爱心见证奇迹,受助的贫困考生不忘感恩,表示等他们有能力后,也将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助学活动火热进行
考取淮工小伙需要你帮助
昨天,还有不少爱心人士打电话给本报助学热线关注贫困考生。目前,本报第五季“助学公益行”正在火热进行中,每天都会有新求助考生信息发布。也请广大爱心人士关注当天的《苍梧晚报》。
现在,考取淮海工学院的王学涛需要你的帮助。想要帮助他,请尽快与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贫困考生和爱心人士可以通过苍梧晚报、苍梧晚报官方微信(在微信添加公众号中搜索“苍梧晚报”或“lygcwwb”)了解相关活动信息,或者加入本报“助学公益行”QQ群157817222、扫码关注苍梧晚报助学公益行微信群获得实时信息。
昨天,本报报道了东海考生陈丹迪的故事。今年,陈丹迪以338分考取了本一院校———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父亲4年前去世,母亲患病无法劳动,家中还有双胞胎妹妹和一个弟弟。面对8000余元学费,暑假期间陈丹迪前往包子铺打工赚取生活费。
“我家里也有双胞胎,看到这个女孩家也有双胞胎觉得特别亲切。”昨天一早不到8点,一直关注本报助学公益行的爱心人士联系我们说,“陈丹迪的学费我来承担吧,请把她账号给我。”
当天中午,这位爱心人士就为陈丹迪汇去1万元爱心助学款。得知爱心人士资助自己上大学后,陈丹迪特别感动,并委托本报联系爱心人士,想亲口对她说声谢谢。然而,这位爱心人士并没有露面,做好事不留名。
爱心见证奇迹,受助的贫困考生不忘感恩,表示等他们有能力后,也将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