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 武娜 李丹
在海州玉带社区玉带新村的院子里,人们经常会看见一位50多岁,脸色黝黑的大爷坐在院中拉着二胡,边上坐着一位个头较高,脸上总露出微笑的大妈。大妈时而看看大爷,时而四处张望,有时候看见有陌生人看向她,她胆怯地拉住大爷的衣角。他们就是唐宜善和许丽英夫妇。
今年59岁的唐宜善和许丽英是经人介绍认识,那时候唐宜善就得知许丽英身体不好,许丽英小时候用错了药的计量,影响了脑部的发育,导致许丽英不但智力停留在几岁的年纪,生病的时候还会对人拳打脚踢。但在唐宜善淳朴的思想里,他想着在自己的照顾下,许丽英的病情可以有所好转。所以他毅然地和许丽英结了婚。婚后他们住在了许丽英的父母家,日子还算是幸福。
第二年,他们有了儿子,许丽英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起来。那年,他们的孩子刚出生没几个月,一天清晨四点多钟,许丽英起床后,一个劲得坚持要去唐宜善的老家灌云,不论唐宜善怎么劝都没用,无奈之下,唐宜善找了一辆三轮车,将许丽英母子扶上车,自己则一脚一脚,踩着三轮车往灌云骑。一小时,两小时……直到下午4点多钟,一家三口终于到达了灌云老家。正当唐宜善认为总算可以歇息了,没想到,晚上还没吃上一口,许丽英抱着孩子,闹着要回家。“我心疼她,看她哭得伤心,我不忍心,自己累点就累点吧。”唐宜善憨厚地说。正是这份责任,这份心善,唐宜善不顾自己酸麻的大腿,又骑车将许丽英母子连夜带回了新浦。
其实这么多年的生活中,这些事都是小事,最让唐宜善无奈的是,许丽英时不时就会发病,一病就是半个月,这半个月里,唐宜善衣不解带的照顾她,根本没法工作。
唐宜善有着一门手艺活,就是修自行车。过去在灌云老家的日子里,他就是靠着这门手艺赚钱养活自己。和许丽英结婚后,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他又准备继续修自行车贴补家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就在他在家门口摆上摊后,还没坐上半天时间,许丽英就冲下楼,对着他拳打脚踢。他边躲边跑,跑了半条街,才将许丽英给兜转的带回家。回家一照顾半个月没出过门。
“这样的事,隔两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唐宜善说,而事情的结果就是唐宜善不得不在家照顾许丽英,修车的事被搁浅了。现在他们家所有的经济来源就靠着福利补助的1400元钱生活。
“你有没有想过离开她一走了之呢?”当听到笔者问这句话时,唐宜善皱着眉头说,“怎么没想过啊,年轻那会生气时候想着走了算了,可是一想到她可怜的样子,我得照顾她呀,这想法就打消了。”
也许是多年的感情,让许丽英对唐宜善产生浓厚的依赖。一两个小时看不见唐宜善,许丽英就四处找,有一回,她趴在阳台上一直喊唐宜善的名字,周围的邻居听见了,忙跑到唐宜善的摊位前让他赶紧回家。看着唐宜善回到家,许丽英紧张的脸上才露出花一般的笑容。
“别看他们经济紧张,可是夫妻这感情可恩爱了。”邻居尚秀丽谈起这对夫妻感慨地说。
听医生说给许丽英听听音乐或许可以缓解病情,他把想法和玉带社区工作人员一说,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唐宜善和社区志愿者学起了二胡。在家时候他一拉二胡,许丽英就搬个板凳,仔细听着。天气好的时候,唐宜善也会带着许丽英到楼下边呼吸新鲜空气边拉二胡给她听。
二胡声缓缓响起,周边静悄悄,许丽英会安静地听唐宜善拉上一曲。
多年的辛苦修成了正果,今年,儿子和女朋友领了结婚证,许丽英的病情也好转了很多。昨天上午,笔者走进唐宜善的家中,虽然家中的家具简陋,但屋内一尘不染,看得出屋主对这个家的热爱。的确如此,唐宜善表示,自从和许丽英认识后,他的心愿就是好好照顾她一辈子,为了这份心愿,他每天都在努力,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年,这份心愿还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