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张锦武)在灌云县伊山镇川星村,红瓦白墙,花红柳绿,篮球场、景观亭在主干道边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俨然一副江南风景。“这里原来是臭水沟和垃圾堆,现在变成了景观带,我们吃过饭后都爱到这里溜达溜达,有花有草,看着就舒服。”村民曾勇指着村口的景观带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突出本地特色和乡土味道,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划片区、分阶段、渐进式、项目化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规划布局好、产业特色好、配套服务好、村容环境好、精神生活好的“五好”美丽乡村和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市新农村建设累计完成重点建设项目1366个、完成投资210.89亿元,全市农村村庄环境“六位一体”的长效保洁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重抓规划引领,调整优化城乡布局。突出规划编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完善“市区-县城-城镇-行政村-新社区”五级规划体系,城镇规划实现全覆盖,重点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强化村庄基础设施规划,完善公共服务和环境整治规划体系,增加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元素。
重抓特色产业,夯实美丽乡村发展基础。按照“镇有特色园区,村有特色基地”的要求,每个镇村重点培育1-2个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以“青山、碧水、农趣”为特色,集“田园风光、乡土风情、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经济。
重抓配套服务,提升镇村承载功能。按照全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要求,着力完善新镇区和新社区功能。突出抓好重点镇村的道路、给排水、绿化、环卫设施和“三网”融合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增强农村公共服务的持续保障能力。
重抓村容环境,着力完善村庄功能。积极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有序推进整治型、改建型和新建型村庄建设,节约村庄内部配套资源,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119个。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建立“六位一体”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村庄环境长治久洁。
重抓乡村文明,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加强文明知识普及教育,构建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生活新风尚。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村级图书室和社区文化活动广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亮点宣传和经验推广。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障农民各项合法权利,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和全民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