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文 通讯员 许光辉)当前,全市秋收秋种工作已掀起高潮。连日来的晴好天气给水稻收割和小麦播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市农委统计,截至昨日,我市已收割水稻150万亩,播种小麦202万亩,秋收秋种进度实现“双过半”。农业专家提醒,下一步各地应抢抓有利天气加快秋收进度,同时要提高秸秆还田质量,高质量推进秋播,不失时机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昨天中午,在赣榆区沙河镇陈顶村,种粮大户李志因为种小麦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根据现在的墒情,我的300多亩地正好是最佳的播种时机,我今年租了两台复式播种机,它可以一边播种一边下肥。从昨天下午开始,两台机子一共种了240亩,还有100多亩地准备今天下午把它全部播完。”李志告诉笔者,现在机械化种植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300多亩小麦只需要两台机器一天半功夫就可以种完,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对于今年秋收秋种过程中机械化的推广运用,赣榆区农机站站长苗全喜肯定地说:“为提高秋播质量,我们调度了施肥、播种、开沟于一体的复合式播种机1100余台,减少了机械作业次数,提高了机械效率,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介绍,赣榆区已在全市率先完成水稻收割,已播种小麦49.7万亩,占总进度的85%,秋收秋种工作走在全市最前列。
“对于各地陆续开展的秋种工作,建议各县区农委指导广大农民适度调减小麦面积,优化品种布局,提高播种质量。”市农委农业处处长陈福银说,各地要落实好当地小麦品种布局,旱茬主推济麦22、淮麦33,稻茬主推连麦7号、连麦8号,积极示范淮麦35、徐麦35、瑞华520等新品种。要坚持适期播种、适量播种、适墒播种,均匀播种,提高秸秆还田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实现齐苗、匀苗、壮苗。大力推广小麦机械条播匀播、小麦精确定量、稻茬晚播小麦独秆栽培等技术,努力提高秋播质量。加大种子处理、三沟配套、播后镇压与覆盖、化控促壮等抗灾减灾措施的落实,促进高产稳产。
同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建议广大农民不妨抓住秋播轮作换茬的有利时机,更大力度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以增加收入。“引导农民发展特色蔬菜、设施瓜果、应时鲜果、珍稀菌菇等高效产业也是我们近期做的主要工作之一。”陈福银说,各地农技人员应指导大家着力突破越冬栽培、越夏栽培、长季节栽培等瓶颈,实现错峰上市、错位竞争,优化品种结构与种植茬口。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尝试发展稻渔、稻虾、稻蟹等稻田综合种养,加快发展瓜后稻等新型轮作模式,从秋冬种开始提前落实好稻田挖沟、田间设施配套等,加快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