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怀诗 通讯员 王从帅 姜玲)“早上8点出门检查,一直到刚刚才吃完午饭,现在正驱车行驶在北京五环的车水马龙里,赶往另一家企业进行检查。”11月3日下午2点半,笔者与参加京津冀地区环保联动执法检查的市监测站环境监测人员仲维斌电话连线,从他略显疲惫的声音里,笔者听出了这次执法检查的艰辛。
据了解,根据《2017-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方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2+26”城市强化督查工作力度,环保部开展了此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行业达标排放执法检查。按照环保部统一部署安排,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抽调2名环境监测技术骨干和2名司机,在强化督查组的统一调度下,参加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开展达标排放执法监测工作。
“10月19日,我跟同事王松叶参加了环保部举办的执法监测业务培训。10月25日,我们一行人到达北京驻地,安顿下来之后立即开始仪器测试与校核,因为要尽快熟悉当地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这样才能保障第二天的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仲维斌告诉笔者,第二天在与南通站进行了简单的交接之后,他们便正式开启了为期21天的执法检查监测。
由于此次执法监测是强化督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涉及“2+26”城市火电、钢铁、焦化、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水泥、平板玻璃8个重点行业,共计2038家,可谓时间紧任务重。监测人员不仅要对污染源进行达标监测,还要对企业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比对,不单要求数据准确可靠,更要求报告迅速及时。“我们每天早上8点来钟就从驻地出发,完成检查已是夜幕降临。这还不算完,回到住处之后,我们还要继续处理当天的数据,一般完成上报等工作都要到深夜11点。”仲维斌说。
虽然这次监测检查很苦很累,面对高负荷的劳作和恶劣的监测环境,我市的2名环境监测人员丝毫没有退缩,反而是迎难而上。截止11月1日,连云港站已完成了包括3家石化行业、1家水泥行业、3家钢铁行业、2家热电厂在内的9家企业的检查与监测工作,出具监测报告2份。“前几天在一家热电厂的检查现场,取样点位于高空,大概有四五十米,我们要提着多件重达十几公斤的监测设备登高不说,还要在高空低温的环境下待上好几个小时进行监测。”仲维斌说,环境监测本来就是一份极其辛苦的工作,但是身为监测人员,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工作上的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唯一适应不了的就是北京的气候,我们一行人嘴上都干的翘了皮。”仲维斌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