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 李耀华
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这让偏远乡村不再行路难,但村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村村通”更呼唤农村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
近年来,主城区居民交通安全意识稳步提高,“礼让斑马线”又给交通安全增加了一道保险。但在相对偏远的农村,交通安全意识却远远不够,农村显然已成为交通安全的“低洼地”,赣榆石黑公路通车后,已先后有3位老人因车祸身亡,至今未找到肇事者。还有儿童上下学遭遇意外问题也屡见不鲜,农村交通安全问题由此可见一斑。
究其原因,近年来农村机动车、电瓶车等增势迅猛,但一些驾驶者素质却不够高,其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几乎没有“礼让行人”的概念。另一方面,目前多数村庄已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正是由于其交通安全意识的普遍缺失,超标电动车横行,受伤者的比例有所提高。尽管基层政府和相关单位强化了交通安全宣传,但其收效并不明显。传统的交通安全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此前逢集赶场时摆两张桌子、发一份宣传材料就了事的教育模式,其效果显然让人心里没底。探索农村交通安全教育新模式,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不能不深入思考。
因此,搞好农村交通安全教育,还应开动脑筋。职能部门也不能用“城市思维”来管理农村问题,而理应有针对性的“农村思维”,不仅要搞好相应的交通安全教育,还要把更多的资源,如电子探头的加密、测速装置的增加、执勤人员的巡查等服务向农村地区倾斜,切实为农民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