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黄威) 2015年至今年10月,连云港海上搜救中心共开展海上搜救行动212起,协调组织1048艘次各类船舶和7架次救助飞机参与海上搜救行动,成功救助海上遇险人员1206人,救助成功率达93.85%,确保了海上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近年来,我市港航经济快速发展,海上运输日趋繁忙,渔业生产蓬勃发展,进口危险品货物不断增多,给海上安全工作带来了多重压力。连云港海上搜救中心责任区北接山东,南连盐城,东与日本、韩国搜救责任区相接,区内海岸线总长211.59公里,覆盖面积大,离岸距离远。为应对新的形势,2015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海上搜救应急队伍和应急装备建设的投入,更为先进的现代化船艇和装备的陆续投入,壮大了搜救队伍,提高了搜救队伍的硬实力。继2014年6月连云港海事局60米级海巡艇“海巡0611”列编投入使用,去年2月,东海救助局快速救助船“东海救203”也正式列编连云港,有效弥补了连云港海域近海快速救助能力的不足。去年6月,连云港连岛海事监管救助基地建设通过验收,满足了海事救助船艇补给和应急值班待命需求,基地内还建成了连云港溢油应急设备库,进一步提升了连云港辖区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
我市海上恶劣天气预警预防能力进一步提高。针对海区海洋气象的异常多变给海上各类生产作业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连云港海上搜救中心将春季大雾、夏季防台和冬季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作为防范重点,建立畅通的恶劣天气信息发布渠道。在恶劣天气期间,各单位的搜救应急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检查码头、船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必要时实施临时性船舶交通管制,严禁客船冒险出海,确保不发生重大海上险情。
为形成专业搜救队伍与社会救助队伍互补的良好局面,2015年11月,连云港海上搜救协会成立,与连云港海上搜救志愿队、社会渔船联防救助队等组成了社会化救助团体。社会救助团体成员包括潜水员、医生、船员、游泳运动员、渔民及其他海上搜救岗位志愿者。在实际搜救行动中,社会团体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队伍的资源紧缺,提高了海上救助行动的成功率。
我市海上搜救工作将继续加大装备建设投入,提高海上搜救硬实力,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建成苏北地区空巡综合基地,为我市沿海海上人命救助、环境污染检测及水域空中巡航提供通信和物资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搜救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注意海上危险品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搭建搜救社会参与平台,为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和全市海上作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