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据央视报道,李克强总理近期对媒体报道的“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等作出批示:要将心比心,高度重视所反映问题,抓紧采取有效措施,特事特办,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切实缓解患儿家庭的“用药之痛”。
在总理特事特办的批示下,白血病“救命药”巯嘌呤片短缺事件,很快就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近些年,我国出现包括各种救命药在内的“药荒”已不是新闻。据不完全统计,廉价“特效药”以每年至少十几种的速度在消失。2015年底,我国500多种国家基本药物已有340余种出现短缺或消失,象维C银翘片、红药水、三黄片、黄连上清丸……有网民盘点,这些多则几元钱少则几毛钱的药,近年来越来越难买,诸如维脑路通片、牙周灵片、环丙沙星胶囊、注射用红霉素、葡萄糖酸钙片、复方甘草片等多种廉价药,干脆渐渐“退出百姓视线”;很多廉价药的消失也导致现代医疗体系频遭“有诊断却用不起药”或“有诊断却无药可用”的状况。医生在无奈之下只有开出价格翻倍的‘替代药’,得到的是患者对医生的种种质疑,加深了医患矛盾。
推进医改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医疗、医药资源配置,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但在其他经济领域频频发生奇效市场化药方却屡屡失灵。药品成本高,企业不生产,药品价格低,医院、医疗流通企业无钱可赚不愿卖,廉价药价廉物美老百姓没药买,医改“困局”中的廉价药生产、销售正进入到一个死循环,亟待智者 “开方疗疾”。
早在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从生产、流通、价格、招采、使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然而,“药方”对症,疗效并不明显,甚至有越治越重之忧,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引发总理批示的报道就是典型。救命的廉价药反而成了“要命”的高价药。
白血病患儿的家长张芸是幸运的,她的遭遇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得到了总理的批示,受到了良好的治疗。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应该反思一下这个社会还有多少个白血病患儿,肿瘤患者等病患者备受奇高医疗费的煎熬,难觅廉价药的踪迹,度日如年的期待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百姓对医改成效的获得感,最终要体现在受惠上,医改成效的好坏不是医疗、企业双赢,而是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共赢。遏制廉价药荒,这是群众的呼声,也是政府最大的民生。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需强调其作为公共品的属性;药品短缺涉及到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单凭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国家必须向对粮食一样,保障廉价、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厂家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相关职能部门在落实总理的批示时不能只考虑给白血病患儿发去了多少多少廉价药,要深思医改中存在的存在的种种问题,以总理的批示为指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不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短缺药品的监测预警体系;药企、药企流通企业也不要唯利是图,要积极压缩生产成本,实行‘公益性生产’,既让药企不赔钱生产,又能保证老百姓能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破解廉价药“一药难求还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来托底。市场经济解决不了的难题,由公共财政来保障“兜底”。
只有多方协调一致,齐心合力,才能让廉价的救命药“起死回生”, 百姓才能真正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红利”。(吴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