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连云港市扶贫工作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江效斌)日前,在灌云县杨集镇小乔圩村的高效设施农业大棚里,韭菜、黄瓜等蔬菜长势喜人,承包人彭国武几乎一天到晚都待在大棚里。“以前一家6口年收入不到10000元,去年我加入合作社承包了40亩地种蔬菜,算上贷款还有成本,估计今年就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了。”彭国武乐滋滋地说。

据了解,根据省定新一轮脱贫任务,我市共有36.1万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农村低收入人口、149个经济薄弱村,到2019年要全部实现脱贫。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精准帮扶。在2016年取得10.78万人、35个村脱贫成效的基础上,2017年又有10万人、50个村脱贫,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在位于灌南县北陈集镇尹荡村的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帽业出口生产基地,村民王新正在给一顶顶帽子高温定型。这是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在尹荡村实施的一项“订单式”精准帮扶产业项目,吸纳100余名村民就业,月收入2000元以上,实现了“低收入农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厂房年租金及光伏发电年收入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企业实现利税100万元,形成了“农户有薪金、村集体有租金、工厂有利金、乡镇有税金”的多重叠加帮扶效应。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长效之策。近年来,我市强化产业扶贫,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形成了东海石梁河葡萄、赣榆黑林猕猴桃、灌云叮当河大米、灌南食用菌等一批特色富民产业。突出石梁河、沂河淌两大贫困片区,分别编制三年推进规划,启动实施235个省市县三级重点帮扶项目,先后整合各级资金近10亿元,重点解决贫困地区行路难、灌溉难问题,引淮入石泵站等省重点项目相继完工。

在海州区新坝镇武圩村,新修的水泥路上宽阔干净,两旁农田苗木葱绿,沟渠纵横,村民马建玉正在自家的农田里浇水施肥,等待收获。“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排水问题了!”谈起村内最大的变化,马建玉不禁伸出了大拇指。

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地方最直观的“脸面”,也是群众都能够享受到的普惠性公共产品。2017年以来,我市在全市300个经济薄弱村开展村庄环境集中整治,推进“五清”、“三改”、“三提升”,首批109个经济薄弱村通过了市县两级验收。同时,建立健全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做实农村垃圾“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运行体系。

“不管是打开干部手机APP还是到农户家里,都能看到帮扶户的基本情况表,贫困原因分析、帮扶措施、进村入户签到、扶贫进程等记录清晰。‘阳光扶贫’精准帮了低收入户,也倒逼干部改进作风,让干部和老百姓走得更近。”赣榆区赣马镇党委书记李冬明说。

作为“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首批扩大试点地区,我市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组建“阳光扶贫”监管大数据系统,以建设“一个平台、两个端口、三种模式、四个覆盖、五大数据库”为核心,着力构建精准、高效、透明的“阳光扶贫”监管体系。全市“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已上线运行,参与手机客户端(APP)采集信息的帮扶干部超过4万人。通过信息比对核查,清理建档立卡对象9866人,节约省级扶贫资金4500万元;梳理27项帮扶资金条线数据,监管资金总量达13亿元;规范扶贫项目328个。阳光扶贫有力助推了精准帮扶工作,贫困农户对脱贫攻坚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