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吃苦耐劳 爱岗敬业 劳模精神传承好家风

【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春梅 金嫚)走进薛尚喜的家,我们发现一件怪事,家里3个卧室及餐厅、客厅的灯都是多灯头吊灯,但是都只留有一两个灯泡,老人说够照明就行;厨房、卫生间、廊道大大小小十几个水桶,也让这个家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老人说这是为了循环用水。

薛尚喜的母亲曾是省市级劳动模范,老母亲身上的劳模精神,自小在其心中生根发芽,以至于后来自己成家立业生儿育女,都将其领悟的忠诚、敬业、清廉、勤俭,灌输给自己的后代。祖辈沿袭下来的劳模精神,就像一束光,照亮晚辈们的前程,领跑着一家人。

老母亲劳模精神扎根心底

64岁的薛尚喜是花果山街道办事处退休人员,说起自己的母亲,内心的骄傲油然而生。“母亲奋斗一生,荣誉一生,先后被评为省、专区、市三八红旗手,省市劳动模范,省第四届人大代表。”薛尚喜告诉我们,母亲柳培兰1956年为村妇联队长,1962年为朝阳乡第一位女生产队长兼大队妇女主任,农活中的耕、耙、播种、扬谷、架大车等粗细活胜过男子汉。

自幼,人们口中的“铁杆队长”柳培兰,给儿子薛尚喜留下深深的感受,那就是妈妈身上有着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主人翁精神,有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1970年,柳培兰率社员治山治水,改盐碱地为良田,开山辟岺造新农田约200余亩。

“母亲个子高,男子汉干的活,她都是冲在前头,一次她拉着满满一车粮食下陡坡的时候,由于连续工作体力不支导致车速过快,载满粮食的大平车侧翻了,重重砸伤了她的右大腿,母亲没有放在心上更没有去治疗。1974年6月的一天,突然变天,狂风暴雨将至,母亲不顾旧伤,为了集体利益不受损失,带领大家抢收粮食,再一次摔倒在麦场上,忍着剧痛爬起来坚持把粮食抢收完。”薛尚喜说,母亲因伤成疾,年仅49岁就病逝了。

“孩子,要用你的所学回报社会,做一个执政为民的好公仆,教育好你的子子孙孙,家庭和睦,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恪守奉公,好好回报社会,为人民服务。”母亲临终前的这段话,一直激励着薛尚喜。自己在街道工作的几十年,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后辈传承劳模精神爱岗敬业

薛尚喜的儿子、儿媳妇都在基层工作,都是一线服务部门。服务居民要的是耐心和诚心,看到孩子们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是偶有松懈,薛尚喜时常给他们讲劳模奶奶的故事激励他们。

“有了‘能吃苦’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喝得下。”薛尚喜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是立家之本,这也正是他们家的家风。

儿媳妇陈秋玲是海州区路南街道盐河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社区工作繁忙且琐粹。2016年、2017年港城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时,陈秋玲每天起早贪黑,经常加班,无暇顾及家中。“如果不是公公婆婆帮助,我根本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陈秋玲说,那段时间,孩子每天上学八趟接送以及家里家务活儿,两位老人全部承担了。

每天早出晚归,陈秋玲连着十二天没能跟儿子当着面说上一句话,内心一直觉得很愧疚,但是儿子的一篇满分作文《妈妈》让她留下了幸福的泪水。

“我已经很久没看到妈妈了,每天我睡着的时候,她还没回家,我醒来的时候,她已经走了……妈妈不是不喜欢我,而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我知道在我睡着的时候,她有来过,给我掖被子,亲着我的小脸颊……”陈秋玲说着这段文字,眼睛里包含泪水,她很感激十来岁的儿子能理解她的工作,感恩老人们的帮助。

在陈秋玲和丈夫的心里,老人们的教诲一直谨记在心,工作上绝不能马虎对待,奶奶的劳模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勤俭持家代代传

对于现在的家庭,薛尚喜说,他感到非常满意,家庭成员之间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的关系都相当和谐,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他和老伴、儿子、儿媳妇、孙子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几年,相处很融洽。

“都说老人和年轻人有代沟,不好相处,在我们家不存在这样的矛盾。”薛尚喜说,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爱岗敬业、互相支持,他们作为父母也是力所能及的帮撑着孩子们,每天都是做好饭菜等着孩子们下班一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个饭聊个天。

薛尚喜和老伴儿朱文玲受到母亲柳培兰的影响,以勤俭持家为荣至今代代相传。朱文玲更是是个持家的好手,平时日常很节俭,节约用水用电从不浪费,家里老式洗衣机坏了几次,坚持修一修再用,直到没有维修的价值了,才买来一台新的。

在他们家,我们发现家里水盆、水桶十几个,都是节水用的,家中的水都是循环利用,是左邻右舍眼中的“节水达人”。家里3个卧室及餐厅客厅都是多灯头吊灯,但是为了节约用电,她把灯泡卸了几个只留下一两个够照明。

“节俭是美德,平时也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朱文玲说,“一盏灯也能照亮一间屋,何必那么浪费电呢,我这节水节电理念受母亲柳培兰影响已经坚持几十年了都习惯了。”儿媳妇陈秋玲起初总觉得婆婆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了,现在生活条件都这么好了,没必要这么节约,但是在婆婆长期的影响下,改变了观念,带着孩子一起学习老人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