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耀华)近期,全市各条战线强力打响“碧海蓝天”保卫战,不管是农村秸杆综禁,城乡黑臭水体整治,还是工业园区综合治污,都在为港城绿色发展作出新贡献。某种程度上说,上述一系列行动也是全市各行各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举措。调整产业结构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经济新常态下,全市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调共进”五大战略,推动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目标任务,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无疑将成为强有力的助推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全新的发展理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会让绿色发展的成果惠及港城人民,还会进一步惠及周边区域乃至子孙后代。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金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增长点。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绿色服务业等污染少、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绿色产业结构。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要摆正“舍与得”的辩证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生产过程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材料及能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加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同时,还需要我们紧紧抓住产业升级节能降耗这个根本,按照集约、节能、低碳的生态环保标准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不断降低土地、能源、水的消耗。对于整治无望的企业和项目要坚决关、停、并、转。新上项目一定要坚持高标准的环保门槛,在污染物排放上至少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从而以绿色发展理念来打造港城产业升级版。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更需要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指引着未来科学发展之路,也将为港城赢得“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优势。只有全力以赴将我市打造成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全市人民真真切切享受到绿色发展理念带来的民生福祉,才不辜负中央和省委的厚望和重托。转变发展理念,重塑产业结构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任务。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产业结构优化,本质上是要根本性地转变生产方式,重建生态化的产业结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标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升级,创新基于绿色发展的生态型产业分类方法,从而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一致性。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还要培育生态优先的价值取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人这一能动主体,因而必须树立起生态文明的价值导向,从而提速产业结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明确社会生态价值导向,塑造市民追求生态价值与绿色消费的公共心态,建立科学、健康、节约型价值观。通过加深市民对产业结构失衡引发生态危机的认识,让大家真正了解生态恶化对人类切身利益的直接影响,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产业结构调整而出力。同时还要培育生态文化,形成崇尚生态消费新风尚。只要我们遵循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不懈地抓产业结构调整,释放出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的无限能量,就一定能抓出新的成效,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