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港城如何留下科技人才?

【连网】  (周莹连统)近日,我市发布了新一批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根据该计划,我市将围绕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高”、临港石化等重点产业及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新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面向海内外引进401个职位1279名高层次人才。作为我市人才工作重要抓手,高端科技人才一直是我市极力需要引进重点人群。那么面对各个城市层出不穷的抢人大战,连云港如何留下高端科技人才呢?

人才正在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

根据专家预测,全国人口总量拐点可能在2025至2030年之间出现,即总人口数开始减少。人口资源稀缺性已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城市人口吸纳能力成不少企业选择入驻城市的首要考量,即人口吸纳能力开始成为城市在市场化领域争取发展资源的重要竞争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京、武汉、成都、西安、长沙等城市放出“送户口”、“送房补”、“免费租借办公区”等大招来吸引人才,而力求控制人口规模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则分别出台针对高端和相关产业的人才引进办法。不经意间,这场人才争夺“大战”已经在全国打响,战火蔓延至几十个城市。连云港市也积极融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把“人才强市”战略提高到新的高度,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花果山英才计划”等吸引人才配套政策。

然而必须看到在这些政策落地的同时,我市科技人才招引工作难度依旧不小。上半年,企业新产出的产品一度无人检测;我们企业最头痛的就是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突然间流失了,企业正在运转的科技项目无人推进;房价、医疗、教育等公共供给已经成为人才去留的重要因素,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在走访港城企业过程中,企业纷纷表示随着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人才缺口的问题越发严重,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关注人才问题。特别是科技人才招引工作。

专家表示,面对科技人才之困,我市要加快建立城市人才需求数据库。通过建立紧缺职业清单制度,不断更新紧缺职业清单,以补充劳动力市场最为急需的人才。其次要建立政府奖学金机制,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在连云港建立研究生院、博士生院,并为稀缺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助学金和优惠贷款,吸引最优秀的专科人才。再次建立城市的就业机制,即通过就业辅导、说明会、咨询等形式强化对新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帮助,为他们在连云港寻找就业机会。

发展是留住人才最核心的办法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流出人口受教育程度集中于初中学历,占比高达72%,即连云港市流出人口中有七成是拥有初中学历的劳动力人口。而流入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全部流入人口的31%,即连云港市流入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这一组数据显示我市科技人才流入情况正在逐渐变好。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当前连云港市承载着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核心区先导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性任务,这些重大战略的叠加推进,为连云港市的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遇的机遇。连云港市作为三线城市正在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发展,人口规模扩张的动力较强,为我市吸纳更多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机会,抓住这个机会,错位竞争,科技人才聚集效应开始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我市要在三个方面发力。首先要加快发展,通过高速发展形成的“发展高地”对人才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其次要加快改善交通瓶颈,通过交通的改善,推动人才与产业互动,实现区域科技人才的有效供给。再次打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筑梦空间。相比大城市来说,小城市里人际关系的盘根错节、竞争环境的不公平以及筑梦空间的缺失,都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尽管连云港市拿出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入驻,效果也确实立竿见影,但依旧存在高层次人才向一线城市“回流”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市必须打造更加优质的筑梦空间,让高层次人才真正拥有实现梦想的舞台、发挥价值的空间和公平公正的环境,形成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发挥人力资本红利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在美国我们生活在中小城市可以享受同大城市差别不大的公共服务供给,包括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而在国内我们却深深地感受到城市之间差别。”在一次采访中,一位千人计划专家感叹地告诉笔者,在国外,高端科技人才都愿意聚集在中小城市,而在国内他们都爱落户在大城市关键就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同。

专家表示,针对这个问题,我市应该调集全市力量,加快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用城市魅力吸引人才。首先要建立校企共用人才机制。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资助本地高校和企业共同引进人才。对不涉及国家机密的高校、科研机构和重大科技项目,鼓励拿出重要岗位吸引人才,增加外籍或华裔研究人员比例,不涉密的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开放给外国或华裔科学家担任。通过这种机制有效解决高端人才社会地位和事业空间需求,并通过这种校企共同发力方式,为城市培养产业急需的人才。其次借助连云港大科学平台,汇集各地科学家,攻克科研难关,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再次加快建立接轨国际的卫生、教育、养老等机构。高层次人才非常关注子女教育、自身医疗和父母养老等问题,我市应该加快引进全球知名的教育机构、卫生和养老机构,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