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民航发展:家门口打“飞的”说走就走

【连网】□王文 任敬远

翻开泛黄的《连云港报》,有这么一则消息颇吸引眼球:1985年3月26日,中国民航连云港站正式通航,航线为上海—连云港—北京。寥寥数语,奏响了港城民航事业改革开放的序曲。

时光流年了岁月,文字是忠实的记录者。33年来,本报见证了民航翻天覆地的变化:199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2006年,在全国民航机场排名第78位;2010年12月15日, 连云港机场国际候机楼竣工暨连云港至首尔国际航线开通,这是第一条国际航线;201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这标志着连云港机场正式步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

民航事业扶摇直上,航线四通八达,祖国边疆甚至海外旅游胜地都不再是“遥远的地方”。如今,只要你想,在家门口打“飞的”,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微信图片_20180824171631

家门口坐飞机不再是梦

“连云港之所以早在30多年前,就实现了东有海港、西有空港的民航之梦,归功于改革开放,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连云港战略地位的肯定和高度重视。”已至耄耋之年的民航站老站长李守智,回忆起当年我市民航发展史上那辉煌的新起点,仍激动不已。

那是1985年3月26日,民航上海管理局一架安—24型客机从上海满载着旅客徐徐降落在军民合用的连云港机场,标志着连云港机场正式开航。我市也成为江苏省除南京以外率先拥有民航机场的城市,成为继青岛、厦门、烟台等之后,全国第8个通航的沿海开放城市。

其实此前,连云港民航起步较早,但几经坎坷一直没有发展起来。1929年,每周飞三班的沪平线经停海州,当时的海州机场就在如今的巨龙路天晴制药厂一带。新中国成立后,1960年,我市在锦屏镇南约三公里的李圩也曾修建过机场,时称新海连站。但还未通航,1962年就被撤销了。

直至1984年4月,时任主持工作的民航站党委副书记李守智,接到了筹备连云港机场的通知。可他却犯了难,因为当时的连云港民航事业一片空白,缺人、缺钱、缺技术,在白纸上画蓝图谈何容易?

好在后来,在民航各级组织的支持下,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民航系统的近40名业务骨干、部队转业干部响应号召陆续来到白塔埠,与我市民航站的同仁,一起开始了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历程。

当时的条件有多简陋?李守智笑着说:“几十个人借住在不足400平米的部队营房,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办公桌不够就用床铺代替。没有检查和维护飞机的基本工具,就自己动手制作工作台、工作梯。”

大家卯足了劲,人人都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引进的干部员工顾不上安排家庭生活、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家属来探亲,都借宿在附近的西柳村、东柳村的农民家中。

就这样,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斗,连云港机场这一港城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正式投入运营,这对改善我市投资环境、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港城市民而言,在家门口坐飞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跻身全国中型机场行列

如果说建机场不容易,那么把机场管理运营好也是一道不小的难题。鉴于机场是基础性、公益性设施,连云港机场和全国中小型机场一样,投资大、成本高,自身效益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如何实现增效减亏、在发展中求突破成为民航站人急需解决的问题。

1994年,曹文年调到民航站任党委书记。开拓市场、发展生产运输成为他在任期间的主抓工作重点。

今年69岁的曹文年,谈起民航,仿佛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透露出很深的感情。“我到民航站工作的当年年初,市政府投资4000万、国家投资3000万的连云港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结束了连云港机场不能起降大型客机的历史。”

硬件设施有了,因为施工停航近一年的民航站广大职工,以满腔热情投入到重新起步的发展工作中。曹文年回忆,当时航空市场“南热北冷”,连云港飞广州航班客座率高,而飞北京、上海航班客座率一直在50%左右徘徊,民航空管部门意欲取消这两条航线。为此,时任常务副市长高有为带领民航系统相关负责同志,为维护现有航线、争取航班增加密度、开辟新航线等业务北上南下跑关系,甚至有人因此而累出了病。

通过不懈努力,连云港民航站争取到了航班计划,适时组织加班包机,先后与南方航空、北方航空、通用航空、东方航空等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航班数量由开航初期的每周1-2班,发展到1994年的每周8-10班。1995年,连云港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1996年突破12万人次。

可是进入“九五”后期,受国家宏观调控、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结构调整的影响,民航全行业出现了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和亏损,连云港机场也未能幸免。周边徐州、盐城、临沂等机场相继开通,从1997年开始,民航站运输生产大幅度滑坡。“最低点的时候是2002年,年吞吐量才4万多人次。”曹文年说,那段时间他的心情很焦灼,谋生存求发展成为日思夜想的头等大事。

2003年,我市民航工作确定了“今年走出低谷、明年超常发展、后年创历史新高”的“十五”后三年总体发展目标。思路决定出路,当年虽有“非典”疫情,但机场仍实现了旅客吞吐量5.2万人次。到了2006年,机场实现吞吐量16万人次,在全国民航机场中排名78位。

2006年以后,连云港民航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12月15日, 连云港机场国际候机楼竣工暨连云港至首尔国际航线开通,这是连云港第一条国际航线;201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这标志着连云港机场正式步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

未来新机场将惊艳亮相

连日来,民航站市场部部长张瑜忙得脚不沾地,他在筹备10月份日本大阪航线的开通事宜。“目前我们新开通连云港至南京、呼和浩特的航线,优化连云港至长沙、长春航班时刻。”他介绍,目前连云港机场已开通27条航线,通航25个国内外城市,全国32个千万级机场已通航21个,总里程3万多公里,高峰时周航班量达到150班,已初步建成辐射苏北鲁南、服务“一带一路”、通达全国的航线网络。

得益于航线网络的丰富,港城市民的航空出行需求持续旺盛,吞吐量创历史新高。前8个月,连云港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100万人次,上升51%,增速全省第二。

今非昔比,飞机已成为大众化出行选择工具,连云港机场的服务品质也赢得了旅客的口碑。“旅客有效投诉率低于0.01%。”“云燕”班组长李媛介绍,今年是我市第34个航空持续安全年,机场将真情服务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在克服机位紧张和基础设施薄弱的困难情况下,为旅客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打造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

除了不断优化的航线布局,更令港城市民期待的,是新机场的惊艳亮相。早在2014年,中国民航局就正式批复同意连云港新机场选址方案,确定灌云县小伊乡为新机场场址。今年1月27日,新机场项目立项获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复,拟取名花果山国际机场,预计年内开工建设。

市机场办工作人员介绍,连云港新机场是江苏“两枢纽一大”规划的第三大国际机场,仅次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苏南(无锡)硕放国际机场,定位为区域性国际空港。建成后,新机场将承担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的职能,现役的白塔埠机场将回到军用机场的历史轨道。

与白塔埠相比,市区到新机场的自驾距离缩短近15公里,届时还将有机场大巴、机场快速路、综合客运枢纽等配套设施。新机场经长深高速、连霍高速、沈海高速及规划的连宿高速到淮安、盐城、宿迁、日照、临沂等地均一个小时车程,将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实现苏北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市民有望在2020年一睹其芳容。

峥嵘岁月稠,弹指四十载。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又经历改革开放洗礼的连云港民航事业像鲲鹏展翅,率先翱翔长空,为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展望未来,连云港民航站站长、机场公司董事长王亚兵踌躇满志,“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到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通航城市达到35个以上,各项指标在陆桥沿线、沿海城市和省内实现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水平走在前列。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