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慧 通讯员 李婧)9月8日,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跟随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的4名监测人员赴连岛东海域和赣榆石桥镇大沙村沿海沙滩开展海洋垃圾监测工作。他们对海洋水质抽样监测,像体检医生一样,通过数据监测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几名监测人员早已习惯了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当天是周六,上午9点多,大家已经到达码头,停好车后,大家开始搬运仪器和采样器皿,船老大也忙着帮忙接采样工具。
今年53岁的李强依旧一马当先,首先将一个装满瓶瓶罐罐和测量仪器的箱子递给船老大,随后自己麻利地先跳上了船,采样用具虽然有好几箱,但是大家配合密切,几分钟就搬到了采样的小船上。
采样渔船不大,站立都觉得有点拥挤。监测人员张义来打开GPS,站在船长旁边指挥,另外几人则站在甲板上,随时准备。当天中午气温27、8度,大家都带上了帽子防晒,虽然风不大,有三四级,但是涌浪比较多,船头上下波动有两米之高,两位年轻的监测人员还是出现晕船现象,刘展新已经出现呕吐现象,尹华斌也是躺在了甲板上,李强、张义来两位老同志还在努力的坚持着。
行驶大概有四十分钟左右,只听到张义来喊“1号点到了,准备采样。”躺在甲板上的刘展新、尹华斌立马坐起来,拿出采水器投入海水中,李强将8个瓶子整齐地摆开,让采水器中的水从管中装满8个瓶子,每个瓶子取样之前还要用采样器中的水冲洗2-3遍。快速准确的采完1号点,又继续往下面的8个水质站位出发。
春夏秋冬,他们都要去海上采样,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在毫无遮挡的小船上,烈日当头,在高温下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对于晒了脱皮,他们也只是一句玩笑带过:“我们是一年蜕一次皮,像蛇一样的。”
相比起炎热的夏季,显然,当前的气温对他们来说算比较“凉爽”了,只见李强在船甲板上勉强找个地方坐着,记录水色、透明度、水温、PH、溶解氧、盐度等指标。尹华斌说,“其他的各项指标,我们要带回实验室再检测。”
一直到当天下午4点多,9个点很顺利的采完了,小渔船在涌浪之中返航。李强告诉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海上工作会有很多突发状况。上次就在采样结束的返航途中,采样船只螺旋桨意外被渔网缠住,几个人一起帮忙扯拽,耗费了一个半小时左右,船才摆脱渔网的纠缠。
工作三十多年的李强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也很热爱这份比较“苦”的工作,他对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说道:“我们通过对海洋垃圾监测,获取我市海洋垃圾分布和种类组成基础数据,科学评价海洋垃圾状况,为我市构建生态海洋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