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武娜 刘路
夜深了,伴随着悠扬的古琴曲,在朐阳街道一小区里有一盏灯还亮着,在灯下,一家三口正在练习书法,这个具有浓浓艺术氛围的三口之家,在书法的海洋里遨游着,是那么充实,那么快乐……他们就是董毛毛、张珍宝和他们的儿子张孝文。
提到书法,那可是董毛毛的一张独特的名片。董毛毛是80后,小时候,她看见邻居大爷拿着粗粗的毛笔,在宣纸上写出龙飞凤舞的毛笔字,她便爱上了写书法,她认为,写好毛笔字,不仅仅是弘扬中国的书法传统文化,还可以修身养性,锻炼自己的毅力。
从那时候起,她便央求父母给她去学习。董毛毛说,小时家里虽然贫穷,但是父母却省吃俭用,让她在少年宫学习书法,与名师学习,接受正规教育。“既然认定了要写毛笔字,不论刮风下雨,二十多年我从未间断过。”董毛毛说。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为了节省墨水,她在昏暗的路灯下,用大毛笔蘸水在家门口的水泥地上练字,有时候一写就是一下午的时间。后来,她的毛笔字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鼓起勇气,带着毛笔和红纸就来到海州街头摆摊卖春联,很多市民纷纷上前让她写对联,“我知道,他们只是看我年纪小,在街头摆摊不易,真正拿回家,也不一定贴在家门上。”董毛毛笑着回忆这段难忘的经历,不过自此,每年春节,她都会在街上书写春联,半卖半送给市民,她说,这是弘扬书法传统文化,其实也是对自己更加写好毛笔字的一种鞭策。
每个家庭都是缘分的结晶,而董毛毛和丈夫张珍宝,书法就是他们的“红娘”。在大学时候,张珍宝总是听老师提及一位小书法才女,他慕名地钦佩,于是请求老师介绍认识,认识后,两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书法,毛毛被张珍宝的真情所打动。在恋爱时,张珍宝还在贵州山区支教,他们靠书信联系,董毛毛写了书法作品《心经》寄给远在贵州的张珍宝,就这样苏黔二地的“鸿雁传书”更增加了感情,两个人修成正果。张珍宝也爱好书法,但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每当妻子练字的时候,他也在旁边学习,他拜毛毛为师,从笔画开始学起,夫妻二人,每晚都练字,放着古典乐曲,很是惬意,到了春节,他与毛毛一起上街头写春联,因此被市民称为“书法夫妻档”。张珍宝在单位举办的书法大赛中也获得了奖,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好评,张珍宝经常开玩笑地说:“书法,才是我与妻子的‘红娘’”呀!
2010年5月,他们的儿子张孝文出生了,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可爱,在爸爸妈妈的熏陶下也有浓厚的书法细胞。张孝文在8个月大的时候,董毛毛就给他毛笔,让他蘸水在地上或桌子上画,张孝文经常看父母练字,耳濡目染地也学会了。董毛毛说,让孩子拿毛笔蘸水写,就是锻炼他的腕力,让他从小就有拿毛笔的手感,等到他长大了,就信手拈来,很容易上手学书法。
在张孝文3岁的时候,他开始用毛笔蘸墨水在纸上写字了,虽然画的都是线条,但是却有点写书法的模样了。每逢春节,孝文也跟着父母在街头写春联,在4岁的时候,已经会写“福字了”,到了5岁时候已经会写春联了。
每到春节,董毛毛一家是最忙的,不仅要去街上写春联,亲戚朋友,单位同事的春联都由他们夫妻二人包揽了。“手写的春联有韵味,我们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家的“家风”,学书法就是学做人,就是在历代书家的高风亮节中熏陶自身,提高自身,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其熏陶。”张珍宝说。
在他们这书法家庭中,有一件事是必做的一件事,那就是从2013年开始,每到春节,张孝文就在海州古城的朐阳门前写“福”字,然后一家三口在朐阳门前合影留念。随着张孝文的长大,每晚在作业完成后,他都要参与到爸爸妈妈的练字队伍中来,他们一起研究,一起探讨书法艺术,共同进步。张孝文的书法作品也经常获奖,也是班级的“书法之星”,赢得老师、同学们的称赞。
书法——带给这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是希望,是快乐,是承载理想风帆的摇篮,也是这个家庭独特的文化名片。书法,好似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书法家风”焕发出的光辉,让他们的生活更具文化韵味。
图为:董毛毛正在教儿子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