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 李耀华 朱晓岩 杨迅
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到“一带一路”建设支点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不断促进城市建设大提升,坚持港产城协调发展和国际化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一座座高层商住建筑拔地而起,标准化的基础配套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呼之欲出,城市服务生产生活的承载能力也空前提升。
高层地标如雨后春笋
2017年10月,中国城市家具标准化国际会议在我市召开。会上,中国标准化协会授予连云港“城市家具标准化示范城市”称号,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城市家具是城市景观和形象风貌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城市文明、环境品质和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现。
改革开放之初,港城最高建筑不超过6层。1989年5月,16层高的全市首个三星级宾馆天然居营业,不仅成为当时港城最高地标建筑,而且其进口装潢材料及高速电梯、闭路电视等设备也让市民大开眼界。
此后,云台山麓、龙尾河畔及海棠路外,更多的地标建筑如雨后春笋。
民用住宅楼也在同步“长高”,从1998年前后苍梧小区等高档住宅小区,到此后动辄二三十层的“高层叠墅”都不在话下。如今,连云新城、海州东盐河两岸、花果山大道两侧及更多楼盘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
完善配套便利市民生活
城市建设仅有高楼显然不够,完善的配套建设不可或缺,新港城大道、花果山大道和海滨大道城市主轴陆续贯通,城市交通格局翻开了新的一页。
2012年,BRT一号线项目成为城市建设及配套设施大提升的关键一年,快速公交通车前后沿路楼体外立面全面出新。自此,市城管部门先后对30多条主次干道两侧建筑外立面进行出新改造,由此形成了从海州古城古色古香、原新浦闹市区的热烈奔放到港区深蓝色渐变。
根据《城市家具工程建设实施细则》,相关责任单位更加注重对城市家具细部的精雕细琢,在BRT、海滨大道等建设中,将各类城市家具的样品按其功能集中展现,确保相应配置效果最好、位置最佳、功能最优。
目前,我市已完成城区城市家具建设约700公里,城市道路城市家具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在城市家具标准化方面也开始向港城取经,但其配套真正像我市这样实现标准化的还是凤毛麟角。
“‘面子’工程要做,‘里子’工程也不可或缺。”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孙志伟说,“自2012年起,城建部门还对28个低洼片区、100多个老旧小区和几十条城市道路进行黑化改造和城市家具配套大提升,此后每年都有类似改造。”
就在今年,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仍在完善中,本月底,海州87条背街小巷即将完成改造。完善的城市配套建设不仅让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市民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
绿化美化做实生态宜居
曾几何时,港城建成区周边是大片的盐碱滩,中心城区也因只有一棵老榆树而被称为“独树浦”。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曾经是飞盐撒沙漫连天的黄海之滨,变成了郁林播绿屹海边的绿色长城。横贯城区的云台山脉变得郁郁葱葱,清流绕城、绿荫如盖也成了建成区标配。
2012年2月,我市如愿取得国家园林城市金字招牌;2015年4月,我市又一举取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绿水青山”果然成就了港城的“金山银山”。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由2011年的3910公顷增至近8200公顷,海量绿地让人赏心悦目。”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琪说。我市还建成综合性绿色生态景观公园23个,专类公园9个,带状公园61处,社区游园及街旁绿地150处,小区绿化更是各有特色。
在历经综合整治后,曾经的城市黑臭水体也变得水清岸绿,它与郁郁葱葱的云台山及蓝色的大海,成为这座海港城市的生态底色和最具灵性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