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张晨晨)“我是在研究‘周穆王西征’的史实时,无意中发现《山海经》跟连云港的关系的。虽然我此前并没有来过连云港。”张钦恒坐在记者对面侃侃而谈。这位祖籍陕西咸阳、家住广州的民间独立学者,一直致力于古史研究,此前偶然发现《山海经》的一些记载直接指向了江苏连云港,便迫不及待启程前来,邀我市相关专家学者,到藤花落遗址、大伊山石棺墓遗址等,实地考察,以获更多解答。
张钦恒经由对《山海经》的研究,有八大发现,明确指出:“连云港就是‘海外东南角’。”具体即《海外南经》东南陬之“狄山”,与《海外东经》前半所指山水邦国,皆在今连云港市境内。“我把这份研究报告节选出来,作为致连云港市政府及全国先秦历史考古学界的一封公开信。”张钦恒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张钦恒(右二)在我市文史专家带领下,考察我市史前文化遗址。
“独立学者”业余研究文史 发现《山海经》中的“蹊跷”
“此前,我一直在撰写一篇名为《〈山海经〉考古实证》的论文。这本书的价值虽然已经为诸多前辈当代学人所揭示与证明,但因为它是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不能改变其本身的诸多缺憾。比如错讹严重,表现在同地异名、同名异地,有些内容前后矛盾等等,似乎也不能‘尽信书’。”即便如此,张钦恒认为仍然可以用来与考古发现进行印证对照,从而勾画出4000多年前中华大地古代文明的一个面目基本清晰的轮廓,为全面还原这个时期的历史面貌,作了一些初步的基础研究工作。
张钦恒自称为“民间独立学者”,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长期在广东、北京等地从事传媒广告行业的研究策划工作,其间曾任中央电视台广告策划顾问,对国内传媒尤其是电视媒体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作出过一些贡献。而他业余则坚持自学文史。
张钦恒根据《山海经》海外南、西、北、东四个部分的内容,尝试将考古发现与之对比列表———“海外南经”所言之国;“海外西经”所言之国;“海外北经”所言之国;“海外东经”所言之国;兼及其他相关内容,并予以说明。“四表之中,与现代考古遗址之对比仍然比较模糊,只能确定大致范围。其中最为清楚明白的莫过于江苏连云港一带,具体即《海外南经》东南陬之‘狄山’,与《海外东经》前半所指山水邦国,皆在今连云港市境内。”
“海外四经”是指《山海经》“海经”的第一部分,由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四个部分构成。四个部分相互衔接,按照顺时针方向以南、西、北、东的顺序依次排列。这些名称一般认为是汉代刘歆校书时添加的,原书都是用“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这样的说法。张钦恒发现,当今连云港绝大部分在“海外东经”前半部分,可见“海外四经”所说“海外东南角”就是今天的连云港。
“令人意外的是,就是从西南角往东南角展开的‘海外南经’结尾部分,也是另外一个海外东南角。”张钦恒介绍道:它并没有与前一个东南角重合,而是相邻相接。连云港这里山丘集中在今天市区一带,方圆几百里广大区域内海拔高度都很低,并无明显的山丘,因而容易判断。张钦恒继续介绍道:原来在《山海经》里,连云港市区西南的锦屏山是《海外南经》说的东南角,再往东是《海外东经》说的另外一个东南角,就是云台山了。这个发现说明,《山海经》一书反映了4000多年前中华文明精密的一面,博大就不用多说,但是一般认为这个时代的文献内容流于荒疏,泛泛而言。现在看来,这个观念是改变的时候了。
声称“八大发现” 将揭示连云港的史前文化
“经过我的研究考证,我有八大发现,能够佐证连云港就是‘海外东南角’。”张钦恒说。其中包括“锦屏山的山南山北葬有尧和帝喾”“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就是大人国;海上云台山就是波谷山”“君子国即今赣榆海头镇盐仓村庙台子龙山文化遗址”“肝榆(奢比)之尸即是指‘赣榆’”“苍梧之野是舜(与叔均)的葬地”等,不一而足。
“锦屏山就是‘狄山’,山南山北分别为尧和帝喾的墓葬,舜墓待现场考察。”张钦恒引用《海外南经》中的原文,为记者一一讲解。在他看来,原文提到的“狄山”及“岳山”,皆指今连云港锦屏山。所言之尧、喾、文王(应为舜)葬在嗟丘西。嗟丘即是指花果山。“锦屏山有古代岩画,有资料说距今1万年到8000年,也有说4000多年的,是否与帝喾与尧、舜等人墓葬相关,有待现场考察及后续研究。”张钦恒说道:“文献叙述尧为喾之子,同葬一山之南北容易理解,舜葬是否也在此山,有待于实地考察。可见‘岳山’即上文‘狄山’。申山很可能即附近的云台山、大吴山等山。”
而他的第二处发现,则是跟花果山有关。在张钦恒看来,花果山即“嗟(华)丘”,4000多年前即“百果所生”。他引用了《海外东经》中的原文: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镼左+差)丘,(或作髮丘,即《淮南子 坠形训》之“华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柳应为桃)、甘华,百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4000多年前,这里的气候更加温热湿润,处于当时的南北分界线,所以南北方的果树及草本植物山上大都有生长。加之周围大片区域为海洋、湿地,更显得这座山特立突出。后来成了吴承恩小说《西游记》里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大闹天宫的石猴孙悟空的故乡。”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还提出位于我市中云街道的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就是《山海经》里的大人国;海上云台山就是“波谷山”。《海外东经》记载,大人国在嗟丘的北面,那里的国民个头很高,喜欢坐船。“现代考古发现的中云街道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有完整的两圈城墙,城内可以容纳3000人。我判断即这里所说的‘大人国’。可见当时的国,相当于今天一个大村或者小集镇的规模。当时此处为海滨岛屿或者半岛,故其人多用船。”
再结合《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大荒东经》中的相关记载,张钦恒谈到自己的观点:大人国在今中云,其市场不可能远在海中。在海中的大人之市,显然是作为人间奇观的“海市”,即秦山岛独特的自然奇观海市蜃楼。都洲、郁洲即指古时为海中之岛、洲的今连云港花果山为主的一组岛洲,波谷山即云台山甚至特指海上云台山、鹰游山。
或对我市史前文化研究、申名工作开展有启发意义
“目前国际以及国内部分学者仍对夏朝的存在与否持怀疑论,似乎必须要找到他们心目中的夏代遗址甚至就是都城遗址才算数。我从《山海经》这样的古代文献解读出发,证实了书中部分内容完全合乎连云港市当今的一些地理状况及已经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说明《山海经》的确是古代历史地理的真实记录。”张钦恒坦言:我对于考古完全是外行,主要基于古文字、古文献来解读先秦古籍,力求参考相关考古资料来进行印证或验证,不专业的理解和表述在所难免。但我想,这些成果对于研究连云港史前文化是有启发意义的。
的确,我市当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国际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正是需要集中挖掘、展现、研究本土文化特质的时期,尤其对史前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十足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地域史前或者先秦文化的研究兴趣很浓,诸如对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等的研究,已形成一系列的热门课题,处于山东、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的东夷文化也不例外。一座城市,有历史才有底蕴,有文化才有内涵。我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史前文化,更是具有独特地位。
据业内人士指出,连云港在上古时期,无论其地缘、血缘以及心理更多地和山东鲁南、豫东南、淮河以此向东夷文化圈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这也就是《尚书禹贡》中所记录的“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的古地理范围。是东夷部族中的莱夷、鸟夷和淮夷的活动区域,东夷族正是以泰山为中心,在潍淄流域、沂沭河流域以及淮河流域形成了几个大的部落族团。产生了太昊、少昊、颛顼;蚩尤、舜、鲧、禹等在古史传说中的圣帝名王的史影。业内人士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考古发掘,产生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前文化,其中具有标尺性的史前遗址就是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约6500~45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和35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
“连云港新石器时代遗址,有13处之多,在数量上虽不占有优势,但在史前考古中却极有代表性,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业内人士称:“史前连云港文化在东夷史前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将军崖岩画是后李文化的明珠,大伊山石棺墓葬群极大地丰富了大汶口文化的内涵,而藤花落遗址则是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由张先生对《山海经》的研究,提出其中的记载跟连云港的诸多联系,更是披上了一层神秘文化的外衣,当然也给我们研究本土史前文化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此外,结合《山海经》中的神话色彩描述,有业内人士还根据张钦恒研究,提出构建“神话之都”的城市文化名片:《西游记》和《镜花缘》两部经典文学名著,都是神话题材,也都出产自连云港,后者更是直接以《山海经》为创作蓝本;同时本土的“徐福东渡”“东海孝妇”“第七十二福洞”等传说,也都充满神话色彩,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加上《山海经》跟连云港地理风物的万千联系,足可见我市的“神话资源”高度富集,倘使能就此以合理手段“盘活”这些资源,势必对我市城市文化定位和文旅产业发展,带来很大契机,更是对我市申名工作开展“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