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张晨晨) “走到跟前,此石约有60度歪斜,乍一看,也看不出字,清除杂草,手一摸,字显现出来了:一面刻‘树艺公司茶圃’,另一面刻‘艺圃北山’。完全符合资料记载。”近日,我市文保志愿者封其灿联系记者,称在云台山顶发现了一块距今已有121年的树艺公司茶圃碑。
当时,沈云沛联络当时补用知府、广东候补直隶知州宋治基,在云台山创办树艺公司茶场。获批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南云台山上部实行垦荒,种植多种林木苗圃,以生产茶叶为主,建立茶圃68处,在将台顶建苗圃中心,在交通要道立下界碑,为云台山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然而,经营30多年后,由于社会变革,树艺公司宣告破产。但他们种植的树,有的还在繁衍,他们建立的门楼、茶圃碑、界碑、标志碑,有的被山民运回家建房、铺路、搭桥,有的或湮没于杂草丛林之中,或砌于墙边锅台之下,有的被日本侵略者运去建造暗堡,这些碑石现在很难见到。
“2009年,南云台林场的一位同志在孔雀沟发现‘老窑沟’茶圃碑,媒体进行了报道,引起政府部门及文物爱好者的深切关注。”封其灿说,当时他与众多朋友不分春夏秋冬,到2014年,花了五年时间,才找到完整的茶圃碑13块、残碑4块、断碑1块。
到了2014年冬,刘洪雨、陈贵洲二位石刻爱好者在刘家坡南三佛岩下茶园石墙上发现半截碑,仅有一个“地”字。他们立刻意识到,这是树艺公司茶圃碑,凭此断定,它的全名应该是“南平地”,因为民国时期灌云县志局采访专员许绍蘧编的《连云一瞥》中有此名称。消息传出以后,有关人员立即前往寻找,先后去了两次,都未见到。“老实讲,在荒山野岭上寻找一块残碑断石,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封其灿感慨道。
此后,封其灿等人又去寻找,先在茶田的石墙上找到有“地”字的那块断碑,通过仔细巡查,在另一处又发现上半截碑,终于有了结果,出乎意料的是:不是“南平地”,而是“大平地”。“从那以后,虽然我们从未放弃,一有机会就去找,可是就不见踪迹,人也无法钻进林中。近两年,云台林场对云台山重新规划,淘汰一些劣质植物,地表清晰多了。”
据封其灿回忆:“今年3月16日,晴空万里,和往常一样,我登山还是念念不忘寻找石刻,路过已知的石刻时,总要再去看看。还在吗?还好吗?走到原艺圃北山坡时,百米远的树林中有一块白色的石头映入我的眼帘,有一边还比较整齐。”
封其灿产生好奇,会不会是茶圃碑?于是,他便脚踩树枝,手尽量抓点藤蔓,顾不得刺不刺手、划不划破衣服。走到跟前,他发现,此石约有60度歪斜,乍一看,也看不出字,清除杂草,手一摸,字显现出来了:一面刻“树艺公司茶圃”,另一面刻“艺圃北山”。完全符合资料记载。“第二天,在魏向阳先生的帮助下,我们从远处打来泉水,将碑面认真清洗,刷去尘埃污垢,铲除杂草荆棘,把碑重新扶正踩实,这才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