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限塑令”推出已10年有余 依旧我行我“塑”

【连网】(记者 穆春桥)日前,海南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禁塑令”,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

自2008年国家推出“限塑令”以来,已经10年有余,然而,从各地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我市也不例外。

sl

“限塑令”推出以后,有偿使用塑料袋成为惯例。但“限塑令”的初衷是想通过价格的杠杆调节机制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鼓励公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但实际结果是,消费者为了方便,宁愿掏出几毛钱买塑料袋,也不愿意自己携带环保袋,这让“限塑令”实际上已经沦为了“卖塑令”。

在这期间,为减少使用塑料袋产生的“白色污染”,多地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试图破解塑料袋的难题,最后都是“虎头大蛇尾小”,结局是不了了之。

图方便 塑料袋仍大量使用

4月1日,春色尚早。在蔬菜活禽直销市场里,人声鼎佛,车来车往,小贩们忙碌异常,一派热闹的景象。这个时候,买菜人不多,大多是起早晨练的老人。

记者从西门进入直销市场,然后在比邻摊位的每一个通道里走了一遍,看到每个摊位上扎着的都是一次性塑料袋,唯一的区别就是袋子有规格大小、颜色之分。

来买菜的一些老人,有自己带布包的,也有拉着带杆拉车的,但买菜时候,也是先扯个塑料袋下来,然后再选菜。一位大妈告诉记者:“一样菜一个塑料袋呀,用完,正好可以当垃圾袋,这样方便呀!”一个菜贩告诉记者:“都是图一个方便,没有塑料袋还怎么卖菜呀,这还都是老年人,一些年轻人,来买菜就空手来了,没有塑料袋提供,人家就不买你的菜了。”记者问菜贩:“是否可以像超市里那样,塑料袋不免费,这样可以减少塑料袋的用量?”菜贩笑着说:“现在生意不好做呀,别人用个塑料袋,我也就损失几分钱的事情,这点成本对于昂贵的菜价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要是因为塑料袋收钱,让人家不来买菜,那我可就得不偿失了。再说,你不提供,别人家也会提供。”

在直销市场对面的一家超市里,在蔬菜肉蛋柜台上,挂着几十把白花花的没有任何生产标志的一次性塑料袋。原来,国家发布“限塑令”后,这家超市提供的是有生产许可和有循环使用标志的食品袋,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悄悄改成了没有任何标志的“空白塑料袋”。一位顾客说:“使用塑料袋相对来说还好,以前市场上卖蒜薹、大白菜、豆角和葱什么的,都是用一次性胶带扎成一束束,回家一股胶带味,非常不卫生。”超市的一位收银员告诉记者:“一般顾客来超市,都会使用购物车,带包装的商品可以直接放在购物车里,但像一些散装的商品,如水果、蔬菜、生肉制品、海产品、面食等食物,没有塑料袋根本就没办法称量和携带,所以,只好在这些商品旁边提供塑料袋。”

记者又走访了通灌路、西盐河路两旁的一些大型超市,还走访了西小区、洪门等地的一些集贸市场,情况也大致如此。一位市民向记者吐槽说:“以前,全国大规模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所有大型超市的塑料袋都收费了,太坑爹了!”这位市民还真不是乱说,据一组权威数据显示,一些大型超市一年光塑料袋一项收入,就超过百万元。

执行难 “限塑令”形同虚设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早上,街面上很多人拿着塑料袋装油条、包子等早点回家。一些买早点的小贩,为了节约成本,只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根本就不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袋。

有一份卫生部门的健康资料显示,一次性塑料制品含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高温下可产生多达16种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渗入到食物中,不仅会损害人的肝脏和肾脏,还有可能干扰人的内分泌。再生塑料袋含有大量肉眼无法看到的病菌和致癌物。这份健康资料上称,很多人觉得一次性塑料袋很干净,其实,一次性塑料袋只是看起来干净,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规定是严禁盛装食品的,用它们装刚出锅的温度约90℃的油条、热稀饭、热面食,长期食用很容易引起慢性中毒。

海州区环卫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塑料袋和快餐店等场所使用的塑料饭盒、宾馆里的一次性杯子、牙刷、梳子,是海量城市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他手里有一份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订餐用户规模为2.56亿人,按照每人每天订购一份外卖计算,每天将有2.56亿份外卖被送到消费者手中,至少会产生2.56亿个餐盒和塑料袋。

该工作人员称,目前市场上外卖餐盒材质多为PP(聚丙烯),其具有无毒害、耐高温、重量较轻等优势,但没有回收价值,废品回收站不愿意回收,最终这些巨量的一次性餐盒只能作为垃圾扔掉,其不易降解的特性给垃圾处理带来了难题,无论填埋还是焚烧,这些“白色垃圾”都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当下,环卫部门对这些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还是采取填埋处理,而目前我市垃圾填埋场容量还远远不够。

sl2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与一次性塑料制品相比,可再利用或生态可降解用品,不是不方便,就是成本高、价格贵,商家不愿用、消费者也不买账。由于一次性塑料制品降解速度慢,废弃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即使是采取填埋方式,在自然界至少也需要近200年才能完全降解,2016年,仅中国就使用了140亿个塑料袋,可见塑料袋的大量使用对土壤环境的危害有多大。消费者应该尽可能重复使用或者减少使用塑料袋。

找原因 为何不能令行禁止?

通灌路上一家超市的一位收银员告诉记者:“现在你可以到处看看,限塑也就超市做得好一点,那些集贸市场、菜市场用的都是不符合标准的塑料袋。我们这边因为用塑料袋要收钱,会有一些消费者自己带着手袋过来。”

一位在高渠道附近办家庭作坊式工厂生产塑料袋的刘老板告诉记者,一般超薄塑料袋一把一百个,按规格大小也就3分钱、5分钱一个,一个小贩一天用两百个,成本不超过10块钱。低成本又方便,当然大家就会使用。如果规范商户提供可降解的塑料袋,那么流通成本就会大增,这部分成本肯定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消费群体的流失,没有商家愿意自己带头这样做。当然,“限塑令”的一些规定,看起来很科学,但在执行上存在一些难度,比如,“限塑令”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总不能天天让市场管理人员拿着尺子满世界量塑料袋的厚度吧。”这位刘老板说,违规使用塑料袋者,按照2017年《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将被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但这么多年了,还真没有听说谁被处罚过,这就是法不责众吧。

直销市场一位菜贩透露,当初“限塑令”刚下来的时候,常有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来检查,时间长了,检查的力度越来越小,检查次数越来越少,最终大家又都用起来,现在没人管了。

江苏田湾律师事务所的栾久华告诉记者,说到底,还是我们对违规使用塑料袋的行为处罚不力。不管是“限塑令”还是“禁塑令”,推出来很容易,想“雷声大雨点也大”,需要对违规者加大处罚力度,不久前,肯尼亚推出了地球上最严苛的惩罚措施:违者将处以最高4年监禁,或处以4万美元的罚款、约合人民币26万元。这样的处罚力度下,保证没有人敢以身试法了!

新闻链接 如何鉴别塑料袋是否有毒?

当你不得不使用塑料袋的时候,应该知道怎样识别有毒的塑料袋。

无毒的塑料袋一般呈乳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有柔韧性,手摸时有润滑感,表面似有蜡,遇明火易燃,离火后仍能继续燃烧,无异味;有毒的塑料袋颜色混浊或呈淡黄色,手感发黏。无毒的塑料袋比重小,当塑料袋按入水底后放开,它会很快浮出水面;有毒塑料袋则恰恰相反;如果用手抓住塑料袋一端用力抖,发出清脆声者则无毒,声音闷涩的则有毒。

总之,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了保护好环境,我们应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不要过度依赖塑料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