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改革发展路上的开路人——记赣榆区柘汪镇党委副书记、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

【连网】(赵芳)赣榆区西棘荡村位于苏北鲁南交界处,曾被当地人笑称为“胳肢窝”,村穷人穷,治安环境差;但如今已是别墅林立、环境优美的全国文明村,而且还成为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这样翻天覆地的蜕变都源于一个人,他就是西棘荡村改革发展路上的开路人——钟佰均。21年来,他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带领老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让这个村从“泥潭中”爬了出来,实现了华丽变身。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江苏省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gb07五彩港城钟佰均c


临危受命

挑起村书记的重担

20年前,地处苏鲁边界的西棘荡村荆棘丛生、河荡纵横,交通十分闭塞,也没有任何资源优势。“满眼泥泞路、遍地土坯房、穷得叮当响”,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光棍村,村民只能靠天吃饭,生产任务完不成、公粮交不上、社会治安不好,村“两委”陷入瘫痪状态。

1998年夏,为了改变西棘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乡党委书记先后三次找到在城东乡养殖一场担任车间主任的钟佰均,请他回西棘荡村担任村支书。当时,钟佰均年收入近2万元,是当地普通城镇职工收入的五倍。作为土生土长的西棘荡人,钟佰均很清楚村里“太穷、太乱”的情况,也知道要改变贫穷面貌的艰难。

共产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让他坚定自己要挑起村里发展的重任。几个月后,钟佰均从县城回到西棘荡村,挑起了村支书的担子。摆在钟佰均面前的是一个村集体负债17万元,又穷又乱、人心涣散,连党员会议都开不起来的烂摊子。

1999年底,工作了一年的钟佰均,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乡党委表彰中,拿到了西棘荡村几十年来的第一块奖牌——“文明村”的牌子。但是一块“文明村”的奖牌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因为这一年来,自己只知道抓党风村风,没有做老百姓认可的事,也没有给他们谋利益,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所以老百姓还是认为自己占了村里的便宜。

钟佰均默默地将奖牌收了起来,并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来,也让全体村民看看自己的能力。

创业富民

拔掉西棘荡的穷根

钟佰均把带领村民致富作为凝聚人心、扭转局面的突破口。穷村要致富,关键要找对路子。

一天,钟佰均在邻近渔村发现有人收购废弃的渔网。他上前询问后得知,废旧渔网经过简单加工,可以制作成尼龙颗粒,市场需求大、从业人员少,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里蕴藏着巨大商机。于是,他带上煎饼,搭乘运输废旧渔网的货车,远赴浙江宁波,邀请当地客商来村投资建厂,客商嫌路途远,一口拒绝。

一个月后,钟佰均再次登门,为客商算起经济账,客商动心了,到西棘荡村一看,一不通车、二不通电,只好摇摇头回去了。半年后,钟佰均三请客商来到西棘荡,当客商看到钟佰均修了路,通了电,建了厂房,大为感动,就留了下来,并与他联合投资100万元,建起西棘荡村首个尼龙颗粒加工厂,当年就盈利40多万元。

看到尼龙颗粒加工厂日渐红火,少数村民跃跃欲试,但更多的村民抱有疑虑。为了让大家走上致富路,钟佰均主动找到他们,胸有成竹地说:“尼龙颗粒加工投资少、见效快、利润大、技术要求也不高,跟着我干,肯定发大财。”

大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又遇到另一个难题,普遍缺少启动资金,而且很难贷到款。钟佰均就一次次跑信用社,以个人名义为大家担保,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担保书记”。拿到了贷款,办厂的事情就顺利多了。2001年,有胆大的村民开办了西棘荡村第二家颗粒加工厂,当年就回收了成本。紧接着,从3家到5家、10家……3年后便发展到40家。

gb07五彩港城钟佰均b

转型升级

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西棘荡村尼龙颗粒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当家人的钟佰均并没有盲目乐观,心中早就构建了长远的规划:“我们村的发展定位是‘工业强村’,工业只是手段,归根结底是要给村民们提供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他多次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说,西棘荡村的工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得失,要着眼长远,为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

经过半年多的会议讨论、规划设计等,全村上下最终达成了统一意见,钟佰均筹集了320万元在西棘荡村北部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也是我市“首家”村级的污水处理厂。

2016年,钟佰均围绕打造绿色循环经济圈,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尼龙加工产业提档升级,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钟佰均带领村党员干部,率先进行产业改革,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企业,以村集体为投资主体,投资1.2亿元建设绿色环保棘荡农民创业园。

目前,棘荡农民创业园吸纳该村及周边村庄460多名村民入园工作,全村具有劳动能力低收入户全部安排在园区工作,村民每月平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棘荡农民创业园建成后,年产尼龙颗粒2万吨,聚乙烯3万吨,聚丙烯3万吨,年产值6亿元,村集体增收300万元,实现了对党委政府有贡献,村集体经济有收入,老百姓收入有提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