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市区65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 两年回收物资160吨

【连网】(武娜 聂义刚 姚莉  文/图)“自从实行垃圾分类后,我们小区的环境大变样,蚊虫少了很多,小区也整洁了不少。”居民万文笑着说。昨天,笔者从海州区城管局了解到,两年前,在海州区65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后,相关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到80%以上,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50%,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gb16民生b

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换积分

家住东大新村的顾秀,今年70岁,去年10月份,智能垃圾箱进入东大新村后,她起初对垃圾分类非常排斥,后来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后,开始尝试进行垃圾分类。“纸盒放一个袋子、塑料瓶放一个袋子……只是刚开始觉得费事,养成分类的习惯就很顺手了。”顾秀告诉笔者,现在她家通常都放了5个塑料袋,每天家中产生的垃圾她都会归好类,把纸壳压扁叠一起,把瓶瓶罐罐固定堆在一个地方,哪怕是个旧牙膏盒、一个塑料瓶,她都会单独装好,放到小区垃圾分类回收箱中,让这些可回收垃圾得到再利用。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习惯。

昨天,笔者在东大新村小区看见,一进小区大门,新式垃圾设备非常显眼。4个蓝色的箱子分别是可回收物: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在这些蓝箱子边上还有一个红箱子,上面写着:有毒有害。

“过去我都是把垃圾装进一个袋子里直接扔在垃圾桶里,现在哪怕一个纸盒,在这个箱子上都可以称上重量。”顾秀说。只见顾秀拿出一张卡,先在刷卡区一刷,再按一下“纸张”的按钮,“可回收物”纸张的箱口便打开了,顾秀将纸盒放进去,在页面上就显示了斤重:300克,积分:40分。

从去年开始,顾秀实行垃圾分类已攒了1万多积分,使用智能垃圾箱方便环保,不仅有助于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而且积分还能折算为现金消费。这些智能分类垃圾箱上有二维码,投放垃圾就能产生积分,积分还能当钱花,激发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和顾秀一样,东大新村已有200多户居民有了积分,其中80位居民已在定点超市兑换了香皂、食用油等生活用品。

65个小区两年回收物资160吨

海州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董兴国介绍,自2017年起,海州区在较为成熟、有基础的物业小区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已经增至65个,参与垃圾分类用户数超过4万户。为了更快更好地让市民接受垃圾分类理念,近两年来,海州区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和各类宣传活动160余场次,培训社区工作人员139人次、志愿者141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发放垃圾分类袋2000个,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社会氛围。

经过两年的宣传推广实践,垃圾分类理念渐入人心,各个试点小区的垃圾回收量不断提高。两年来,在试点65个小区里,回收利用可回收物160吨,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超过70%。

“通过不断的宣传并指导,目前在试点小区,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到80%以上,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50%。”董兴国说,据了解,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不断提高,各试点小区垃圾回收量逐月上升。截至今年4月,各试点小区垃圾减量达234吨,其中玻璃垃圾9.88吨,金属垃圾11.65吨,塑料垃圾33.97吨,纸类垃圾111吨。

部分居民还需进一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浙江联运环境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孙占告诉笔者,目前,在试点小区已基本实现“家中初分、站内收集、集中处置”作业流程。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分类桶,垃圾满桶系统即自动报警,分类箱亮起红灯,每天小区要清理4次垃圾。所有满桶集中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等待分类运输车辆来清运,通过全程的分类流程作业,有效杜绝了“前端垃圾分类,后端垃圾大杂烩”的情况。

但在试点阶段,工作人员也发现,还有一些居民对垃圾如何分类还不是很清楚,还出现了乱放乱投的现象。“我们这个智能垃圾箱,如果市民投放错误了,我们在终端系统上通过重量定位是可以看见某某投放错了什么物品。”孙占说,目前市区实行的是三分类项目,每天工作人员将垃圾桶收回后,还要将投放错误的垃圾进行再次分类,每天处理这些错误垃圾,还需要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