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张晨晨 钱凡雪 文/图)傍晚下班之后,尤其在假期里,人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今年5月1日到5月3日的晚间时段,海州区商业街区发展中心联合连云港市淮海剧团,以“国粹非遗 唱响海州”为主题的淮海戏、海州五大宫调快闪演出在民主路老街和盐河巷激情上演。
除此之外,盐河巷还专门邀请了网红不倒翁真人秀进行现场表演,让市民和游客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不仅能够体验美食购物的乐趣,还能走进老街古巷,近距离感受城市静态和活态文化遗产,体验港城人文魅力,让夜生活和夜经济绽放文化异彩。
那么,港城该如何进一步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夜市”呢?
“文化夜市”
展现多元魅力
假期里,民主路的“夜间快闪”活动让人记忆犹新———专业的戏剧演员团队采用分街区渐次快闪演出的方式,带来了《出征》《断桥》《码头调》等共12个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曲目。众所周知,淮海戏、海州五大宫调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港城独具魅力的文化基因。而民主路老街、盐河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具有独特的街区风貌,是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核。它们的结合,为我市“文化夜市”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
“夜间经济是指晚6时到次日凌晨6时这个时段产生的消费。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和消费体验的多样性增多,许多日间业态也延伸至夜晚,比如购物、电影、书店、剧场等。其中电影、书店、剧场等文化艺术体验类,是夜间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相关单位负责文旅推广的人士介绍。但夜间消费不应该局限于买买买、吃吃吃、拍拍拍,而要有多元的选择,夜间经济应该对文化消费有足够的时空让渡。
实际上,夜市是一座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夜间文化消费在陶冶市民性情、改善城市气质方面有显著效果。比如深夜电影场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居民的夜晚娱乐文化需求有相对较大的延伸空间。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电影终场散场时间大多在午夜时段,部分影片的零点首映场,不仅活跃了夜市,并且出现深夜凌晨电影场次爆满的现象。只是因为最近的疫情影响,导致影院开放受限,但总体对“文化夜市”没有造成重大冲击。
近些年,“连云港没有夜生活”的吐槽不绝于耳。文玩收藏圈里的夜市有趣味性和文化底蕴,更有逛头,然而,我市目前还比较缺乏这类成熟的夜市品类。此前的“青年路花鸟市场”并未形成规范的特色文化街区。实际上,伴随文旅融合的深入,我市也在“文化夜市”上作出积极探索。毋庸置疑,假日期间的“快闪活动”,在景中见人,在戏中见事,增加了市民和游客别样的文化旅游体验,彰显了文化旅游街区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激活释放了新兴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多日不见的繁华热闹又回到了市民和游客的生活之中,进一步激活了夜游经济。
夜间文化娱乐
业态相对单一
“我一直有一个诉求,就是晚上下班后,我能带着孩子去一些特色文化街区或者文化场馆参观、学习等,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拓展视野的机会,还为家长提供亲子亲密接触的契机。但是咱们这边的文化街区很多业态都很单一,不是吃的就是玩的,入夜后,很多文化场馆都早早地关门了。”解放路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表示。
笔者调查得知,我市夜间文化娱乐业态还相对单一,一方面源于我市“文化夜市”尚属于早期孵化阶段,缺乏成熟规划,距离多元业态还有距离;另一方面也在于大部分市民未形成“夜游”习惯,“下班后就回家”的心理是主流。就连号称“24小时营业”的海州书坊,也时常因为缺少夜读的读者,很难通宵开放。
与此同时,我市的各类文化场馆等分布零散,并没有集中出现在某一条街区,所以对于“文化夜市”的打造,缺乏引流带动作用。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为了促进“文化夜市”进一步孵化,有些部门已经给出了积极方案并开始实施。今年,海州区商业街区将围绕夜游、夜购、夜食、夜娱主题,培育更加多元化的夜间消费模式。其中,陇海步行街将深化“购物天堂”体验,依托街区改造提档升级亮化,对街区进行“换装”,展现夜间陇海历史文化韵味。盐河古巷拓深商业空间设计,改造新建西盐河现有风情街亭棚,提升盐河亮化美化层次,在“巡古步道”和魔幻光影中打造盐河两岸“古巷夜游”品牌等。
另外,海州商业街区还将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建立“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由各街区的负责人担任“夜间执行官”,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充分建立起政府部门与夜间经营者对话沟通的桥梁纽带,创新助推夜间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业内人士也建议,文化夜市可以将一个时段内所在区域落地的文化、演艺、展示活动纳入政府的视野与规划,实现对接,加强联动,争取双赢,使“文化夜市”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打造“文化夜市”
还需全民参与
今年初,位于海州区民主路街区的文创海州服务平台和“创意连云港”海州文创体验店正式揭牌成立。文创店的成立,将进一步拓宽港城文创市场化渠道,为文创产品销售搭建重要平台。同时也为我市打造民主路街区的“文化夜市”助添一把柴火。实际上,要想打造好“文化夜市”,不光需要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士参与,而且应延伸思路,广泛动员,让全民尽情参与进来,打造出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流动态势。
“我们不要把‘文化夜市’当成一个模糊的市场概念,而是将它当作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一个具象的存在。每个人添一把力,都会让它垒得更高更实在。”市文改办相关负责人分析道,应该发动各行各业、社区群众积极参与,进社区、进商场、进景区、进学校、进企业,扩大、优化参与主体的组织架构,培训、优化参与者的文化素养,使“文化夜市”不仅成为我市及中外游客崭新的、健康的社交形式与机会平台,也成为一间流动的文化大课堂。比如在学校、社区、商场开办茶艺、花艺、香道、美食、美术、书法、写作、旗袍、养生、健美等短期研习班。民间读书会社团和民营书店等,也可以有效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推进“文化夜市”发展,还可以借助公益的文化惠民活动等。业内人士建议,通过文化惠民活动,可以让一些非遗、民间展演等一起融合到“夜市”中来。比如,让文玩促销、图书优惠、票务打折、精品阅读等活动,一起在夜间开展起来,更能激发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消费,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体验文化消费,让文化惠民活动力度更大、更接地气,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夜市”不仅能聚集人气,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丰富市民与中外游客的夜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更能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扩大文旅影响力,推进我市的经济发展与文旅建设双线并进,实现飞跃。
图为“五一”假期间的“夜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