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去年全家收入二十三万多,支出十四万多,算下来结余了近十万,你看这算不算上小康生活?”连云区云山街道李庄村村民夏绍忠出示了去年一年的记账本。夏绍忠是国家统计局在连云区确定的基本记账户,他和区内其他几十户记账户一样,每天记录下的收入、支出情况,成为核定连云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来源。透过记账户的一本本账本,真实而准确地“账量”出连云区居民的幸福小康路。
葱,1块5;鸡蛋9块8;猪肉,53块……从市场买菜一到家,夏绍忠就在国家统计局专门的“e记账”上,将刚刚的支出一笔一笔记在账本上。
居住在李庄村自建三百多平方米的小楼里,房后青山绿水,屋前鸟语花香,环境舒适宜人。两台挖掘机租赁费用是夏绍忠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茶园、果园一年也有万余元的收入。夏绍忠给笔者翻看着记账本,高兴地说:“作为国家确定的记账户,就是要真实记录下收入和支出,大到挖掘机一笔数万元的租赁费,小到几毛钱的买葱钱,咱都要仔细记下来,不能漏记,更不能虚记。”
像夏绍忠这样的记账户连云区还有70余户,他们将每一天的收入支出一分不漏地记下来,已经成为习惯。这些数据每月定期上报汇总到统计部门,构成国家测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些记账户中的记账本,真实反映了居民生活的变化。大到买房的开销,小到买一斤菜的支出,全都详实记录,账本上记满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支出,字里行间透出生活的变迁。
数字虽繁琐枯燥,却真实可靠,一连串数字成为连云区“小康路”上行程标记。1978年,连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7元,到2005年连云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关口,达到10262元,2019年,连云区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05元,是1978年的52倍,位居全市第一。
记账本记录下的变化,也给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站在自家茶园里的宿城街道留云岭村记账户孙前荣,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从乡村建设、定点扶贫等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全面小康建设,他们都从中获益不少。
一支笔、一个账本,记账户们详细记录着每年生活收入水平,记录下了连云区人民逐步迈向小康生活的坚实步伐。2019年,全区人均GDP达到14万元,苏北领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万元,全市第一;全面小康水平实现率达93.58%,省内前列……在即将高质量跑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最后一公里”之时,连云区正以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彰显“强富美高”新连云的现代化路径。(通讯员 董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