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张文芹:全面小康路上的领头雁

【连网】  干净宽敞的街巷,漂亮整洁的庭院,平坦宽阔的广场……近日,笔者来到赣榆区石桥镇杨洼村,沿着宽敞的村干道漫步,不一会儿,便来到村中一家煎饼作坊,只见作坊里一台自动烙煎饼机嗡嗡运转,机器一旁,五位妇女正忙着扯起一张张热乎乎的煎饼,熟练地叠成方形,摞在一起。煎饼作坊的隔壁则是一间网笼厂,16名女工正坐在小板凳上,忙碌地制作捕鱼虾用的网笼。

今年49岁的杨洼村党总支书记张文芹便是这煎饼作坊和网笼厂的女主人。对于张文芹来说,眼前的生活就像这两间作坊一样,红红火火。为了兼顾村务、家务和作坊,张文芹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锅炉生起来后启动机器,等到机器可以烙煎饼,得一个半小时后。”张文芹告诉笔者,每天等作坊运转起来,工人们都来上班了,她也要去忙村里的本职工作了。一天下来,两个作坊要到晚上六七点钟打烊,之后张文芹还经常熬夜加班,忙村里的事务,有时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家。“忙的时候,经常顾不上休息,夜里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就又要起床生炉子了。”张文芹说。

笔者了解到,生活并非一直顺风顺水,在工作和生活走上轨道前,上天曾给张文芹安排了很多次磨难。2006年,她的父亲被查出尿毒症;2008年,母亲得了心脏病和关节炎;2010年,与公公离婚后久无音讯的婆婆被查出胃癌,公公做过肾结石手术,身体一度不好……张文芹不辞劳苦地照顾老人们,并把患病的婆婆接回了家。

由于要照顾老人不能外出打工,张文芹一家的生活一度陷入窘境。拒绝所有资助,张文芹决定和丈夫办作坊创业。他们在自家宅基地上盖起两间屋子,2012年办起了网笼厂,2014年又从山东引进一台煎饼机,开起煎饼作坊。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击倒,坚强地扛起生活的担子,和丈夫在齐心协力照顾老人、创办作坊脱贫致富的同时,还带领村里人共同走向小康生活,一路走来,张文芹获评“江苏好人”、江苏省“百佳孝星”等荣誉,她的家庭也被表彰为“江苏最美家庭”。

“煎饼作坊的机器每天要运转十几个小时,虽然可以自动烙饼,但需要人看守。”丈夫窦钦松告诉笔者,这些原本都是他操持,可在作坊运转不久,他不慎从高空坠落,脚后跟粉碎性骨折。家里的重担便都落到了妻子身上。

丈夫受伤卧床期间,是张文芹最困难的时候。“我既要照顾他又要兼顾照看作坊,想过关掉作坊,却也不想轻易放弃。”张文芹说。

作坊里的女工从四五十岁到七八十岁不等,平时就是打理庄稼、操持家务。“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就是年老体弱,她们没法外出务工,在家门口打工不仅每个月有收入贴补家用,还可以随时照应家里。”张文芹告诉笔者,网笼厂一般有16位妇女同时劳作,另有十几位村民领了材料回家加工,煎饼作坊一般有5个人,这些年算下来,两间作坊先后为村里上百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提供了工作岗位。

“作坊离家近,挣的钱也不比外面少。”49岁的周凤芹在煎饼作坊打工快一年了,她叠煎饼的动作十分娴熟。说起张文芹,周凤芹这样形容,“她是个女强人,经常看到她晚上熬夜加班,就是为了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我们都很佩服她!”

作为群众的贴心人,张文芹无时无刻不在为群众着想。得知村里有户人家一直想买一台铲车,张文芹便积极帮助联系银行贷款,并作担保人,使这户人家顺利办理贷款购买了铲车,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由于杨洼村距镇驻地20多里,很多老人都托张文芹去镇里银行领取养老金。得知69岁的曹大妈不慎将养老金的存折丢了,张文芹带着她三次去银行补办,在拿到新补办的存折后,曹大妈万分感动,拄着拐杖、拎着四个自家院里摘的大石榴,非让张文芹收下。而为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张文芹向银行申请在自家设立了社保点,免费为村里的老人提供刷卡服务。村民都说:“这可太方便了,文芹真是咱们的贴心人。”

“带领村民过上小康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张文芹说,对于这样的未来,她满怀信心与期待。为了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接下来,她计划在村闲置土地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获得更多的红利,家家都过上小康生活。(□ 伏广进  华文倩 王海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