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屋外寒气逼人,位于市区康泰北路的一所居民室内却暖意融融,卧室装饰虽然不起眼,可是非常整洁干净,一位老人坐在床边,神情显得惬意自然。她叫尹玉霞,出生于1920年12月,她所住的房子是一套三居室,宽敞明亮,是孙子专门为照顾她而在对门租的,让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上午10点,尹玉霞刚刚起床不久,老人吃完饭就坐着休息。老人看到我们,嘴里还一直念叨什么。“有人看你来了,你高兴吗?”孙媳李中莉在老人耳边大声问。毕竟年龄大了,尹玉霞的听力不好。听懂李中莉的话后,老人微微一笑,似乎心情不错。我们发现,老人住的房子比较大,是一套三居室。
尹玉霞19岁那年,经人介绍嫁给了丈夫洪义山。“解放前,爷爷被国民党军队带离了家乡,从此奶奶一个人撑起了家,将我父亲和姑姑拉扯大。”尹玉霞的孙子洪海彬说。
一个小脚女人要担起一家人的生活,其中的困难和艰辛可想而知。与丈夫分离时,尹玉霞只有29岁,她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住在两间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的老屋,经常为生计发愁。上世纪60年代,婆婆一家决定去东北发展,尹玉霞也随之一起去“闯东北”,到黑龙江种粮食度日,一家人也是租的当地人的房子,加起来面积也不过15平方米左右。“我记得东北农村有个习惯,三间房从中间进来,西屋不住人,一般住东屋,里面有两口锅专门烧水热炕,光是炕就占房间面积一半,吃饭有个炕桌,我们一家人就这样拥挤着生活。”洪海彬说。
上世纪80年代,尹玉霞一家回到连云港,住在猴嘴街道为他们安置的住房里,面积有六七十平方米,包括一个院子,但是家里经济条件很一般,屋内基本没有什么装饰。从1994年开始,尹玉霞先后跟随儿媳妇和孙子生活,居住条件也逐渐改善。
我们与尹玉霞沟通交流,询问她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感受,老人说:“好!好!孩子们过得好,我就好!”洪海彬表示,奶奶也没什么过多要求,就是希望晚辈们个个都过得好,家家都有大房子住,日子奔小康。
“爷爷1994年与奶奶团聚,一起生活,在2001年去世,这些年奶奶非常知足幸福,一辈子也算圆满了吧。”洪海彬还记得,奶奶对他从小就严格要求,因为他小时候比较调皮,奶奶一边教育他,一边把他拉到屋里,“威胁”说如果不改正错误就收拾他,想起来都是温馨的画面。“我家现在除了目前所住的房子,在猴嘴老家还有拆迁房,海州也有自己的房子,可以说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衣食住行都挺好,应该是小康生活了。”
住房安居是每个人的基本追求,“十三五”期间,我市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住房保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6至2020年,我市共分配各类保障房5524套,为2200余户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053万元。今年我市大力推进宜居安居建设,全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6501套、基本建成9327套,建设棚改安置房10807套。全市已完成房屋征收面积166.43万平方米,全市累计整治维修城镇危旧房屋近3.51万平方米,维修加固直管公房1.8万平方米,完成市区直管公房C、D级危房解危“清零”目标。推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45个,涉及总建筑面积约432.09万平方米,惠及3.88万户业主。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还将落实因城施策,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市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为49平方米,比1984年的9.8平方米增长5倍;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为52平方米,比1984年的14.1平方米增长3.68倍。同时,2019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为4028.7万平方米,比2009年的1521.8万平方米,10年间增长164.7%。(□ 陈兵 王华林 孙婧)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