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路路通 全球通

5月13日上午9时,满载铁矿砂的20万吨级印尼“沙钢海力”轮顺利靠泊连云港港88号泊位。如今,像这样吨位的船舶在港口随处可见。随着30万吨级航道连云港区航道的建成通航,30万吨级散货船、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可轻松进出,一个世界级深水大港崛起于黄海之滨。

海州湾畔,惊涛拍岸,捷报频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连云港港被确定为全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之一。除了海港,我市在空港、高速公路、铁路等建设方面也不断奋进,成为江苏唯一一个具备30万吨级航道深水海港、国家级铁路枢纽及高速公路网、4D级空港、覆盖苏鲁豫皖内河网络等海陆空兼备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建设的重大突破为连云港插上腾飞的翅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经济格局变化的严峻挑战,我市全面融入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迎难而上,精准施策,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扭住江苏沿海开发的“牛鼻子”

提起综合交通枢纽,不得不提江苏沿海开发的“牛鼻子”工程———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在开敞海岸淤泥质浅滩建设的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航道,也是连云港港发展的生命线工程。

“10年前,在立项的时候,当时觉得100多亿规划是不可思议的。”30万吨级航道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蔡辉说,凡事预则立,自2011年以来,项目建设者们朝着标杆奔跑,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一期工程已于2016年4月竣工,二期工程外航道内段、外航道外段疏浚工程已于2020年11月25日通过交工验收。就在本月,二期工程徐圩港区航道疏浚施工预计完成节点目标,实现工程进度和投资规模双过半。

昨日上午,在徐圩港区航道建设现场,10多艘大型疏浚船舶在海面上开展“耙吸绞吸”联合施工。登上中交上航局6008号智能耙吸挖泥船,在船舱里,借助世界先进的3D疏浚轨迹显示系统和自动挖泥系统,清晰可见水下地形三维实时显示画面,海底施工手到擒来。

“目前施工的项目是在建的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中工期最短、强度最大的施工项目。这个项目需要在12个月的工期里面,完成大概5000万方的疏浚量。”工程项目经理沈徐兵用手比划了一下,“5000万方的疏浚量相当于100万个12米集装箱的体积,一字排开的话,长度相当于京沪高铁长度的10倍。”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一艘艘船日夜施工进行航道疏浚,每一艘船都是一个海上临时党支部。在完成三班倒工作之余,海上临时党支部带领船员阅读党史、观看红色电影,党员经常和船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好心理疏导。

党旗飘扬在每一片施工海域,党员带头科技攻关,指挥部研发了“连云港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电子签章系统,对施工单位各类报审工作进行无纸化审批;通过船舶生产数据信息中心,远程对海上作业船舶施工进行全方位监控……一大批新技术、新设备相继投用,大大提高了船舶作业效率。

“2021年主要推进徐圩港区航道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2022年建成徐圩港区航道。”蔡辉介绍,二期工程完成以后,连云港区航道和徐圩港区航道均达到30万吨级深水航道等级,这也是江苏首个30万吨级的深水航道,大型30万吨原油船和矿石船都能顺利进入连云港港。

一条“黄金水道”,将确立连云港港成为主枢纽大港的定位,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和苏北地区联通世界,提供最便捷的海上大通道。

从老窑渔村到丝路枢纽港的嬗变

开港之初,连云港港仅为老窑渔村的一个木质栈桥码头。浩瀚黄海,千年潮未落。因港而生、因港而兴的连云港,对港口的感情和热情从未因岁月而减弱。

4月底,一列红色的中铁特货专列如期抵达连云港港口,309台江淮汽车首次以海铁联运方式从连云港出口,标志着同为大陆桥走廊的两个节点城市合肥、连云港再次携手,“合肥至连云港”整车出口海铁联运通道正式开通。

“从连云港港出口到墨西哥,这也是安徽历史上首次实现整车海铁联运。”江淮汽车总经理助理、国际公司总经理张鹏坦言。之所以选择连云港港,只因为看中了这里日益凸显的国际枢纽海港的地位,是内陆省区一个便捷的出海口。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连云港(上海)经贸合作恳谈会上,港口控股集团丁锐这样推介连云港港,“现在正聚焦‘千万标箱、东方大港’的发展目标,提速建设亚欧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致力为包括RCEP成员国在内的国际贸易投资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物流服务。”

今非昔比。如今的连云港港,已经成了大中小泊位配套、内外贸并重、货客运兼顾、运输功能齐全、多式联运发达的综合性国际化港口,并打造出了铁矿石、红土镍矿、机械设备、氧化铝、有色矿、化肥、粮食、胶合板等一批货运品牌,成就了大陆集装箱服务最佳港、大陆桥跨境运输第一港、海铁联运示范港等美誉。

“我们具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是中国北方唯一拥有内河运输的海港。”港口控股集团总裁朱向阳介绍。面向海外辟有73条集装箱航线、24条杂货滚装航线;依托内河,形成“一港四线”的海河联运体系,可通达苏鲁豫皖四省以及长江流域地区;沿着陆桥,开通12条国内海铁联运通道。

在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白色的“紫玉兰”号静静地停泊着,“工”字型的吊桥正在紧张有序地将一个个集装箱吊装上船。“去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我们的货运业务量还比2019年增长16.14%,逆势突破。”中韩轮渡公司总经理钱迎强满意地说。

近年来,连云港港与RCEP成员国的物流联系密切,集装箱航线达到30条,利用国际班列运输的过境箱量占到新亚欧大陆桥的60%以上,至韩国仁川、平泽2条客货班轮航线的业绩位居中国同类航线前列。

随着自贸区的获批,为港口、航运、铁路、内河等行业巨擘开展与连云港港的合作,寻求了更广阔的的空间,国际枢纽港优质开放平台的特色效应不断释放。

在主体港区建设的4.43平方公里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港口区块,具有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启运港退税试点等功能,特别是首创推出“保税出口”混拼、“车船直取”零等待等模式,有效提升了物流贸易的便利化水平。

“通关时间从一天半压缩到1小时。”连云港海关驻港区办事处物流管理员樊继光介绍,“一单到底”新模式已应用到日韩、东南亚国家的铁水联运业务,实现了铁路运单、海运订舱单、装箱单的“三单合一”,陆海联运效率明显提高。


贡献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港城力量

东方大港扬帆起航,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实力,远不止海港的发展。

在灌云县小伊镇,花果山机场整装待发。近日随着110kv机场变1、2号主变完成冲击成功带电,机场正式启动送电,这为下半年正式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将完成机场校飞、竣工验收、试飞、行业验收、投入运营等各项工作。”市机场办工作人员透露,这将为我市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提供有力航空支撑。

与之相配套的,长深高速公路花果山机场互通工程、机场连接线已经完工,一个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万吨的省内大型机场展翅待飞。

高铁网络初步形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快铁路运营里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初步融入北京4小时、上海3小时、南京2小时、苏北和青岛1小时交通圈,市域形成半小时交通圈。连云港至全国大中城市实现高铁直达,辐射范围扩大到1000公里以上,使我市更好地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并强化与京津冀、渤海湾、川渝等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农民朋友坐上自家门口的公交车,笑开了花;城市居民开上私家车,一脚油门驶入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空中飞人”下了飞机,无缝衔接轨道交通;船老大打开手机APP,智慧过闸;一批又一批“中国制造”来到连云港港,被运往世界各地……交通惠民带来的幸福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一张蓝图绘到底。2016年以来,我市抢抓重大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围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主线,锁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以深化交通转型为动力,以提升枢纽能级为取向,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齐头并进、统筹协调发展,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地位进一步凸显。

从“量变”到“质变”,我市交通事业“十三五”发展胜利收官,为“十四五”更好推动综合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更开阔的站位和视野向更高的目标推进,为江苏全面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贡献港城力量。

“建设大港口,构建大交通,推动大开放,实现大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辉东畅想,未来以创新为第一动力,释放更大的交通行业发展活力;以绿色为鲜明底色,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开放为必由之路,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以共享为根本目的,努力提升交通运输体验感和获得感。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