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市委、市政府发布了《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云台山实施封山育林的通告》,决定从2001年4月1日起,对云台山实施为期5年的封山育林工程,2008年启动了云台山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努力,到2020年3月,全市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对云台山、大伊山、羽山和大吴山等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市10万亩荒山重披绿装。
2012年2月,港城如愿取得“国家园林城市”金字招牌;2015年4月,我市又一举取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绿水青山真正成就了港城市民心中的“金山银山”。
多措并举推进城乡绿化
从锦屏山、南云台、中云台到后云台,云台山横亘港城东西,它是镶嵌在苏北海岸线上的绿色明珠,这条绵延百里的绿飘带也是连云港人的骄傲。但是到上世纪末期,由于森林火灾、病虫危害、开山采石及其他毁林行为影响,茂林修竹、松楸苍古的云台山森林植被及物种资源受到较大程度破坏。截至2001年底,云台山地区荒山荒地已达6407.6公顷,形势十分严峻,人民群众要求恢复云台山森林植被的呼声高涨。
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及时下达关于对云台山实施封山育林的通告。通告要求,除景区外,严禁人员进入林区,因工作、生产、生活确需进入山林者,必须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严禁在云台山开荒、砍柴、取土、刨树、放牧及其他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建立必要的封山育林基础设施,云台山四周都是居民区,进山道路较多,有293条主要进山道口,上千条进山小路,为达到封山目的,我市对上述道口和小路设卡或设立其他障碍物,由专人负责管理,并设置专门的专职护林防火队伍,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同时,加大造林力度,加快森林植被恢复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市曾在解放路、幸福路栽植了大量法桐,并在更多城市道路栽植了数千株白蜡树,那时候走在海连西路的树阴下上下班就是一种享受。”海州区麻纺小区张绍平说。那些绿树无疑是港城的绿色家底,但因种种原因,2001年前后,多达4000棵白蜡树在短时间内全部因虫害而被清理。2003年,省委、省政府发出绿色江苏建设的号召,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积极响应,迅速在港城大地掀起建设绿色家园的汹涌浪潮,全民动员书写造林植绿新篇章。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构建“生态港城 绿色港城 和谐港城”的总体目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将绿化造林、森林覆盖率、苗木花卉等工作列入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目标,科学编制林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每年新增成片林10万亩以上,林木覆盖率提高1至2个百分点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全市还整体推进东部沿海防护林、中部杨树产业、西部特色林果业和市辖区观光林业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巩固绿化成果。
山体复绿成就港城绿肺
多年封山育林的效果显而易见。2006年第6期《江苏林业科技》杂志刊文:根据2000年和2005年云台山卫生影像图判读结果对比,2000年和2005年云台山森林覆盖率分别为61.4%和73.9%,乔木林面积5年增加1805.1公顷,不仅如此,由于山区人为活动的减少,部分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等也转变为有林地,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封山育林实施的深入,全社会已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密切关系,增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此后,我市持续实施农村成片造林、云台山景观生态林、沿海防护林、丘陵岗地植被恢复、村庄绿化、绿色通道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林业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全市造林面积以平均每年超过19万亩的速度推进,成片造林和大小苗圃建设如火如荼。到2016年底,全市森林覆盖面积280.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4.93%,达到全面小康、全省农业现代化、生态市的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森林覆盖率排名由2002年第八名进位到2016年的第四名,沿海三市第一名。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实现所属县域全部进入“全国绿化模范县”行列。但我市并未就此止步。云台山作为我市城中山,具有“城市绿肺”的特殊生态价值。市委、市政府将云台山植被恢复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坚持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同步推进,资源抚育和景观生态林建设相结合,提高云台山的森林覆盖率和景观效果,建设常绿、生态、多彩的云台山。
沿海防护林建设同样不可忽视。我市海岸类型多样的特点,拓宽基干林带,沿线乡镇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在景观水平上构造布局合理、结构完善、高效完备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林分水平上,营造乔、灌、草结合,防护功能、经济功能等多功能协调的防护林系统。全市169公里海岸线基干林带初步形成,为江苏沿海开发构筑了绿色的屏障。
立足我市丘陵岗地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实际,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实施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果茶,特别是2010年开始,我市分两年实施总面积10万亩的西部丘陵岗地植被恢复规划,在林业基地建设规模、质量效益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城乡绿化让市民“深呼吸”
“城市绿化从无到有,盐碱地上种出了片片多彩的绿地。”海州区绿化养护管理一处负责人马军说,“几代园林人在重度盐碱地上排盐爽碱,精心呵护高楼大厦间的每一片新绿,城市道路和大小公园慢慢变得绿阴如盖,人们在这里可以自由深呼吸。”
“是的,港城园林绿化面积由2011年的3910公顷增至去年的8609公顷,市区年均新增绿地240公顷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海量绿地让人赏心悦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友君说。我市还建成综合性绿色生态景观公园26个,专类公园11个,带状公园50余处,社区游园及街旁绿地近200处,小区绿化更是各有特色。历经综合整治,城市河道也变得水清岸绿,它与郁郁葱葱的云台山及蓝色的大海,成为这座海港城市的生态底色和最具灵性的构成要素。
我市还将绿化造林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已初步形成了以花卉苗木、木材加工、名特优经济林果、林产品市场流通和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
截至2020年底,我市有林地面积1477.15百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158.61百公顷,四旁树折算面积264.31百公顷,森林覆盖面积1900.07百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1.48%,林木覆盖率达到27.13%。林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272.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预计340亿元。
后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云台林场2家单位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建设试点,以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台山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9个市级和5个县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为载体,积极发展农村生态园、观光园、农家乐等各类森林湿地旅游示范点30余处,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以杨树为代表的速生丰产林稳定在120万亩左右,板材加工、家具制造等配套产业链不断延伸;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40万亩,落羽杉、苦楝、白榆、法桐等特色树种已成为本地区特色品牌;特色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36万亩,茶叶达到3.2万亩,形成了厉庄有机大樱桃、石梁河葡萄和云台山云雾茶等一批林产品特色品牌,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经过坚持不懈的植绿添绿,我市不仅如愿于2012年2月取得“国家园林城市”的金字招牌,还于2015年4月取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如今的连云港,地更绿、天更蓝、海更清、空气更清新,处处焕发着勃勃的绿色生机,一座宜游、宜居、宜业、富有个性魅力的绿色生态海滨城市正在快速崛起。
“两山行动”绿染荒山海岛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进一步保护港城山海相拥的生态本底资源,我市自2019年起开展为期5年的“两山行动”,市委、市政府及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率先垂范,带头参与山体植绿、护绿活动,进一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在改善云台山地区和相应海岛森林景观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的“两山行动”内容更丰富,植树造林工作更具体、更扎实,横贯港城东西的云台山脉正变得更加壮美。
“两山行动”主旨很明确,我市将利用5年时间,开展荒山、海岛、废弃宕口、重要节点绿化,推进市域范围宜林荒山、宕口绿化全覆盖,显著改善全市自然生态面貌。开展包片植树活动,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片包干开展山体、宕口、海岛、重要节点的绿化工作,干部职工在划定区域内连续五年开展植树活动,单位包山头、包海岛、包重点区域,对绿化难点进行攻坚克难,开展植树和生态修复。
“两山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踊跃参与,各单位在宜绿山体和海岛包干行动,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绿化效果。为进一步绿化海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去年还投资100万元建设了平山岛海水淡化系统,最高日产淡水10吨,前三岛3个岛全面绿化已如箭在弦上。赣榆区大力开展秦山岛植被恢复,共新栽植乔木4100株,其中胸径20厘米以上的大乔木101株,灌木4868丛,岛上裸露地块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今年,我市继续开展“两山行动”,推进相关单位包干绿化常态化开展。南云台林场悟空大道及周边将连片栽植流苏4万株,持续扩大“祥云景观”和“万年山花海”规模,按照连片一致的原则,大面积块状和条带状栽植流苏树和杜鹃花,打造具有视觉冲击力、震撼性的网红山林景观,显著增加对周边游客的吸引力,整体提升花果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改善锦屏山的生态环境和提高森林景观,提高森林覆盖率,我市还对马耳峰、蜘蛛山、白鸽涧、三道顶、金钱洞、张果老洞、滑石涧等进行植被修复,其绿化造林总面积达930亩。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历经几代人的接力绿化造林,曾经是飞盐撒沙漫连天的黄海之滨,而今变成了郁林播绿到海边的“绿色长城”。横贯城区的云台山脉变得郁郁葱葱,清流绕城、绿阴如盖正成为港城建成区的标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