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践行嘱托开新局】连云港海州: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引入“源头活水”

夏日的江苏连云港海州区,绿木葱茏,水波荡漾。驱车行驶在整洁靓丽的农村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丰收的热闹场景。眼下正是各种农特产品上新的季节,在海州区的各大园林,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在他们眼里,这不只是甘甜的水果,更是致富的“金果果”。

生态助力 致富路上“杏”福满满

走进朐阳街道孔望山村锦屏山森林公园的果园,杏树枝头上的杏子一片连着一片,在阳光和绿叶的衬托下,散发出诱人的香甜。

孔望山村背山面水,北依孔望山,南临锦屏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年来,孔望山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布局,以“村即是景,景即是村”为目标,全面清理卫生死角,配建排水管网,消除黑臭水体,增加古色古香的竹栅栏,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给村民日常生活增添了一分色彩。如今走进孔望山村,只见石板铺就的村道蜿蜿蜒蜒,潺潺溪水穿行其间,路两旁的果树和太阳能路灯排列整齐,白墙灰瓦的农家小楼别致清雅,房前屋后鲜花绽放,颇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意境。同时抓住生态资源优势,把杏果种植作为带动全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让村民在致富的路上“杏”福满满。“

接下来,朐阳街道将继续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扩大种植规模,着力打造‘杏好有你’农产品品牌,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采摘旅游文化,帮助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朐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夏雯介绍说。

多方联动 村民“萄”醉新生活

海州区锦屏镇陶湾村葡萄园,园内打理得井井有条,藤蔓上挂满一串串珠玉似的葡萄,只见皮肤黝黑,脚上沾满泥土的葡萄种植户王建才正背着割草机,动作娴熟地除草。

近几年,锦屏镇党委注重品牌打造,发挥本土资源优势,葡萄作为陶湾村主产农业,一直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项目。2021年,锦屏镇着力破解“农学”矛盾,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书记项目”为抓手,重点拓展陶湾葡萄特色采摘园辐射区域,开发葡萄“原字号”,打造属于锦屏镇的本土“老字号”。带领村民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4+”综合生产合作模式,打通农技、农机、生产、销售等环节,彻底改变葡萄种植户“单打独斗”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优势就是为种植户提供后盾,帮他们科学管理、开拓市场、提高收益,种植户每亩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陶湾村党总支书记卞广生介绍道。

葡萄优质优产,自然品牌也要更响。为打造区域葡萄“金字招牌”,锦屏镇计划2021年内完成千亩葡萄园、葡萄合作社、陶湾村葡萄长廊建设,举办“第一届海州区锦屏镇陶湾葡萄节”。镇党委书记姜海燕表示,目前陶湾村将近90%的土地都用于葡萄种植,全村将以果为媒,大力发展休闲、采摘经济,打造市区“后花园”,让小小葡萄藤铺就村民致富路,绘就产业蓬勃、文明宜居的幸福生活新画卷。

党建引领 金果果增收翻一“番”

初夏时节,在浦南镇草舍村,45岁的4组农民朱孔雀正在蔬菜大棚里采摘豆角,忙得不亦乐乎。“这是番茄地套种的新鲜豆角,嫩着呢……”快言快语的朱孔雀一边热情地打招呼,一边打开了话匣子。

草舍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545户、共2350口人,拥有耕地3700亩。20多年前,村民们大多以种植稻麦为主,村里虽有七八个番茄大棚,但都是零星种植,形不成气候。2008年,草舍村村支“两委”在参观考察外地番茄规模种植成功经验后,决定把种植番茄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来抓。

村里制定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充实完善激励措施。其中规定:对村民自行出资建造的番茄大棚每个给予2000元至5000元的资金奖励;村里还组建了番茄专业合作社,对菜农种植的番茄提供统一种苗、技术指导和网络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为方便菜农就近销售,村集体还投入200多万元,建了2个共计2000平方米的番茄交易市场。村里注册了“草舍牌”番茄商标,并获评国家农业部和江苏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证书,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番茄成为致富一方的“金果果”。(通讯员 王影 金姝延 邵沛源 张晓盼 王一平 段芳 孙康亮)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