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 29载坚守诠释无私奉献 ———记连云港报业印务有限公司党员职工杨浩

7月1日凌晨5时许,夜色淡去,晨曦初现。捧着刚刚印出还飘着墨香的《连云港日报》和《苍梧晚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特刊,忙了一夜的连云港报业印务有限公司党员职工杨浩心潮澎湃,为党的百年丰功伟业骄傲,也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

穿越“铅与火”,走过“光与电”,从活字印刷到铅字排版,从全彩印刷到数字化阅读,在新的时代里,杨浩始终坚守在印刷机旁,用29年夙兴夜寐的奉献,认真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生动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奋斗、奉献。

穿越“铅与火”

甘做报纸印刷的孺子牛

“做报纸印刷,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再难也要学会,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份工作。”平时沉默寡言的杨浩,回忆往昔感慨良多。

1992年,初出茅庐的杨浩被分配到《连云港日报》印刷厂,主要负责报纸印刷工作,当时印刷厂就在报社办公楼后的大院内。那个年代的印刷工人,活儿又脏又苦不说,别想穿身干净衣裳,加上长期黑白颠倒、昼伏夜出的工作,更是让人难以适应。以前报纸版面多,工人要晚上八、九点上班,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四、五点才能下班,如果遇到等稿、报纸加版等突发事件,经常要等到次日清晨才能结束,老报人开玩笑地说:“人家早晨是精神抖擞地上班,而我们满脸疲倦终于熬到下班。”

在昏暗的厂房里,在震耳欲聋的机器旁,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繁杂的工作,刺鼻的油墨味,轰鸣的印报声,这种工作环境,让许多新进厂的小伙子难以忍受,而年轻的杨浩却乐此不疲,竟然慢慢适应了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并逐渐成长为厂里的业务骨干,这一切都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杨浩的父亲是一位拥有57年党龄的老党员, 按父亲的话说:“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把我一个农村娃,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父亲用自己的所学服务人民,这种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杨浩,他传承着父亲的信仰:“既然选择了从事党报的印刷工作,就必须为党奉献一辈子。我喜欢印报机,热爱印刷工作,我愿意用一辈子时间来服务读者。”

印刷报纸是一种高速、连续式的生产,也是一种大量复制的加工过程。由于工序多、时间紧、任务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产生成千上万张废品。有一天凌晨时分,因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让人不免产生疲倦感,新来的一位小同志靠在墙边睡着了。正在巡视的杨浩发现正在印刷的报纸出现质量问题,他立即停止机器运转,并快速查找原因,不但避免了一次印刷事故,还为厂里挽回了不少损失。

走过“光与电”

争当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2019年,由于印报机长年重压,印报车间整体地基下陷,多处地面出现裂缝,导致机器平衡度不稳,不但影响印刷质量,还会减少机器使用年限,印务公司决定对印报车间进行改造。听到这个消息,杨浩主动报名参加,并说自己熟悉机器情况,愿意承担更为艰巨的任务。接到任务后,杨浩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机器的拆装工作中,长年的油墨浸透,操作站板上厚厚的陈年油垢导致搬迁工程进展缓慢。为了不影响报纸印刷,杨浩采用“苦干”加“巧干”的工作方法,用电动除锈钢丝刷把坚固的油层往下打,汗水、灰尘和油墨搅和在一起,这种脏乱的工作环境,戴两层口罩都无济于事,可杨浩全然不顾,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想到这种方法还真奏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按时完成印刷设备的安装任务,新组装的印报机焕然一新,又散发出昔日光彩。多年来,公司承印的各类报纸在全省质量评选中均名列前茅。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长期作息不规律,再加上工作劳累,2006年一天凌晨,正在忙碌的杨浩突然晕倒在车间,家人和同事急忙把他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发现,杨浩不幸患了脑垂体瘤,需要紧急进行手术。可是手术后,拔了吊水,穿着病号服杨浩就跑到车间。在公司找到迷迷糊糊的杨浩后,妻子当场就哭了……2018年,市电视台记者来公司采访杨浩, 杨浩说,就是一种习惯吧,多少年了,一天不见印刷机就不踏实。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脑垂体瘤复发。2010年的一天,当杨浩再一次晕倒后,医生对他发出严重警告:今后一定要规律作息,千万不能再透支身体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手术期间,医院多次下发病危通知书,一连几个通宵,家人都陪伴在他的身边,在亲人们期盼的目光下,杨浩终于苏醒过来,看着坐在病床前眼睛哭肿的妻子。后来妻子对他说,那是婚后主动握着他的手时间最长的一次。在家人的一再要求下,他终于答应转岗。

3个月后,杨浩又回到公司,因身体原因,他不得不离开自己所热爱的印报工作,他向领导申请印报设备保养工作。

融合“数与网”

甘当为民服务的老黄牛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如今的连云港印务公司,已经更换全新设备,印务工人也不像以前那么辛苦,而杨浩依然是印务公司的“螺丝钉”,公司处处活跃着他的身影:清理水塘垃圾,加固后院围栏,帮同事修理电动车、各类小家电……他继续在其他岗位发挥余热。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杨浩善于总结经验,为公司开源节流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当他发现各生产车间每天产生的废旧物资随意堆放,不但占了大量的土地,而且清理起来费时费力。经过对周边废旧市场一番细致的调查了解,杨浩发现这些废旧物资处理得当的话,可为公司增加一笔收入。于是,他主动承担对废旧物资细化分类工作,并从源头严格把控,随时身上揣着一个小本子,记录当天废旧物资生产情况,经过一番细致研究,最终形成废旧物品处理方案。近年来,仅废旧物资回收这一项,就为印务公司创收60万元。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疫情防控最严期间,《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没有一天停刊,彩印车间还承担着承印药厂说明书的重任,印刷安全、防疫保障成了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各项印刷任务按时完成,杨浩直接搬到公司吃住。他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对车间、办公区、食堂、走廊等角落进行消毒。往往一圈忙下来,20公斤的消毒罐就要来回重装2次,杨浩的肩上被勒出了深深的红印,到了晚上隐隐作痛,可杨浩仍然咬牙坚持,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最应该出现的地方。”今年,“七一”前后,为了营造庆祝建党百年的浓厚宣传氛围,《连云港日报》和《苍梧晚报》连续推出了庆祝建党百年特刊,每天,编校因为等稿、加版常常在凌晨3、4点才结束付印,而报纸印刷总是到黎明才完工。“我对机器设备最熟悉,我来保障设备运行!”坚守印务29年的杨浩又一次站到了一线。

工作29年来,杨浩认真践行着甘当“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2012年他获得连云港市第五届“双争”“双创”文明职工称号。2018年他当选第四届连云港市最美职工时,有记者问他:“为何能在一个岗位坚守这么久?”杨浩感慨地说:“身在印务这样一个有爱的大家庭,个个责任心强,人人都不怕苦、不怕脏、更不怕累,身边有很多这样优秀的人,我是最微不足道的那一个,只不过工作时间长一些而已,我愿意在印刷厂工作,更乐意为读者服务。”(董洪富  樊晓燕)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