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4名学子收到37万爱心款 第九季助学公益行收官

【连网】种下一棵树,收到一片绿荫;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

初秋的雨水似乎预示着丰收。

7月27日,随着本季最后一名学子的学费解决,《苍梧晚报》第九季助学公益行完美收官。

今年,本报共为来自全市各县区的34名学子解决37.2120万元助学款。

大学是梦想开始的地方。7月下旬以来,我们一直在乡间阡陌行走,广大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助学队伍,助力学子圆梦。

承载梦想,扬帆起航。是“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的新时代港城人,用真诚善良和热情无私的心,在学子的心中埋下善的种子,托起他们明天的希望。心怀阳光,一路前行!

爱心助学金再创新高

34名学子受助37万余元

本季助学公益行,在《灌云女孩杨阳:身处困境 向阳而生》的报道中收尾。向阳而生,也是我们想对每一位身处困境的学子说的话。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拼搏,就能赢得属于自己的明天。

9岁时父母离婚,母亲靠打零工独自抚养她和妹妹。今年,杨阳以543分的成绩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录取,还缺学费5200元。

杨阳的故事见报后,爱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虽然捐的不多,但我想表达下心意。”来自湖北工业大学的一位老师看到报道后,委托本地的朋友帮忙转捐了500元。他在连云港工作过,希望港城越变越好。

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工会副主席秦继真捐了1000元,助力孩子逐梦校园。

随着杨阳助学款筹集结束,本报第九季助学公益行完美收官。截至8月27日下午5点,本报共为34名学子筹集学费37.2120万元。与去年资助30名贫困学子30.8957万元相比,今年的捐助金额再创历史新高,人均捐助金额破万元。

昨天,东海学子冯中玲、胡梦莲,在记者带领下分别前往82岁张奶奶家、90岁王爷爷家领取助学金2000元、5000元。王爷爷是今年爱心人士中年龄最大的,而张奶奶连续3年助学,帮助过3名大学生。

助学队伍中的新面孔

彰显社会责任与爱心温度

今年,助学队伍里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省政协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徐大勇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他说,本报助学平台很好,能真正为贫困学子解决实际困难。

作为本次助学公益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市女企业家协会为5名女大学生累计捐出71740元,帮她们解决开学的学杂费和第一学期的生活费。

“希望她们进入大学后,将大家的关怀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将来能飞得更高、更远。”市女企业家协会荣誉会长任桂芳表示。

今年,市女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董恕娟,市女企业家协会荣誉会长任桂芳,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江苏康缘医药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娅,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江苏佳殿轻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宁,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连云港市新兴热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建霞,市女企业家协会理事、连云港伟泽科技董事长张晓静,市女企业家协会理事、东高地饭店总经理张青,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连云港聚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春霞纷纷加入助学队伍。

女企业家的善举,也是在向社会发出爱的号召,期待更多的爱心企业家加入助学队伍,为这些孩子带来爱与温暖。

今年市青联社会组织与社会中介界别、科技级别、工业互联网界别也加入助学队伍,资助了3名大学生。

2018年,本报帮助过的东海学生孔华敏,也献出了爱心,“这是我攒下的部队补贴,帮助弟弟妹妹们顺利上大学……”

一笔笔饱含温情的资助,汇聚起社会正能量,传递了爱与希望。

来自高校的关爱

政策减免学费助力圆梦

今年,多所高校与本报助学公益行取得联系,帮助港城贫困学子顺利走进大学。

海州学子王莉,以508分的成绩被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录取,江泉余以510分的成绩被江苏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录取。通过本报助学公益行牵线,常州大学和江海大校方代表分别前往王莉、江泉余家,进行精准关怀,并送上暖心“大礼包”。

常州大学派江苏省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成员,目前挂职于海州区科技局的常州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咸东进,去王莉家看望她,代表学校送去6000元慰问金,以及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学校的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社会奖学金申请方法及流程,并留下王莉所属学院负责困难资助的老师联系方式。常州大学连云港校友会的成员,一名在上海经商的企业家,常州大学法学99级刘祥,承诺将承包王莉大学四年的学费。王莉所在学院的一位老师,也为她捐出3000元。

和王莉一样,江泉余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关爱。经本报牵线,江苏海洋大学副校长李梅英、江海大学生工作处处长(现副校长)朱国军,招生就业处处长马恒通,给江泉余送来今年该校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并为他送上1000元慰问金、生活学习用品和书籍等爱心大礼包。

2019年我们帮助过的东海学子孙文,也积极联系所在的扬州大学,关注今年考取该校的学弟学妹。

捐助速度快

多媒体传播扩散爱心

在报纸刊发帮扶学子励志求学故事的同时,本报还通过连网、连云港发布客户端、抖音平台及时发布。通过网络助力,爱心聚集效应进一步提升,正能量传播更加有力。

与此同时,关注本报助学公益行的爱心人士、各大网站纷纷转发我们的活动,点击量达百万级,真正让公益之花在社会绽放。

“朱江同学若在经济上还有急需,请与我联系。”来自扬州的一名中学老师在抖音平台看到朱江的消息后联系本报,并为朱江捐出1000元,希望朱江学业有成。

乒乓球教练张兴奎通过抖音平台与本报助学热线联系。“我每年都有很多队员考进大学,希望能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三观。”

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热心网友想帮助港城贫困学子。在听说助学速度基本是“秒捐”后纷纷称赞爱心速度。

“微爱筑梦”公益助学

彰显社会价值观

与时代精神

自2013年本报第一季“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启动以来,本报共帮扶239名贫困学子筹集学费184万余元,悠悠时光和满满爱心,也让这一公益品牌熠熠生辉。

为实现精准帮扶,我们实地走访、根据学生所需学费进行帮扶。本报注重帮扶实效,不仅解决学费难题,对学生勤工助学、申请学费减免等方面也积极沟通,促成社会各界对贫困学子的关注与帮扶。

在活动持续开展过程中,许多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或“多对一”帮扶,或“一对一”资助,这种爱心举措振奋寒门学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他们保持追逐梦想的信念和决心。在一定程度上,“微爱筑梦”公益助学活动已超越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彰显社会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随着本季助学公益行完美收官,我们明年继续相约助学公益行!

QQ截图20210828090739

(记者 杨锐冰 肖婷婷/文 牟进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