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书写高水平全面小康连云港答卷

当时光的脚步迈过“十三五”,历史的巨轮,载着港城市民的小康夙愿,穿越困难与险阻,抵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彼岸。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实现。

  在小康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港城人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从“导沂整沭”治水患到农田升级“旱改水”、从工业学大庆到农业学大寨、从农村包产到户到做强民营经济、从庙岭万吨码头到沿海亿吨大港、从一片盐田到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从东方桥头堡到“一带一路”强支点,港城面貌沧桑巨变,经济社会长足进步。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市情实际,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圆满交出了“强富美高”新港城建设的小康答卷。

■ 砥砺前行 高水平建成获得感更强的全面小康

72岁的张玉广是东海县石梁河镇南辰村村民,如今却像城里人一样住进了新型社区,房子宽敞干净,自来水、天然气一应俱全。每天健身下棋、休闲散步,隔三差五去社区文化中心练嗓子……“不愁吃不愁穿,日子美得很。”对于如今“有钱又有闲”的生活,老张心满意足。

  在居民收入水平迈入“4万元时代”的连云港,“老张”们的故事还有很多。近年来,“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愿景,正在呈现为一幅幅小康生活的现实图景。

  根据我省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瞄准高水平,突出“全面性”,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突出“广覆盖”,覆盖所有区域和人口,确保一人不少、一地不落地进入全面小康;突出“高质量”,真正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经得住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高水平,意味着全面小康要做到标准更高、分量更重、成色更足。在“强富美高”蓝图的指引下,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交出了一份让港城人民振奋和自豪的“成绩单”。

  “经济强”的成就更加显著。地区生产总值跨上3000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百姓富”的成果更加可感。提前一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核心指标——地区生产总值翻番、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均已实现。

  在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我市清醒意识到存在的短板弱项,并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紧扣“高水平”“全面性”两大基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全面小康“含金量”。

  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以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这个“牛鼻子”工程为抓手,我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吴窑村位于景色秀丽的锦屏山南,紧靠城市中心。近几年,海州区陆续搬迁了位于山上的1万多座坟墓,投资2.3亿元建成了锦屏山森林公园,老百姓也在有序的规划下建起了欧式楼房。“现在的房子宽敞明亮,环境也好,比原来住得舒心多了。”吴窑村村民吴玲自豪地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为了让孩子都能学有所教,我市系统谋划推动教育改革,努力当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雨后初晴,天朗气清,依湖而建的赣榆区徐山小学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素雅。在“六有”乡村教工之家,青年教师任珊珊倾诉心声,从几年前的急于逃离到现在的扎根山乡,“六有”宿舍带给青年教师的极大便利,让自己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市共改造、新建、重建、加固校舍1792栋,投入资金84亿元。所有村小和教学点实施了以乡镇中心小学为龙头的一体化建设。

  2021年2月8日上午9时48分,连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首发列车G8305次高铁从徐州东站开出,同一时间,G8308次高铁从连云港站开出,连徐之间1小时可达。至此,苏北高铁全面构成“铁三角”,全省高铁连环成网,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进一步完善。

  对标“经济强”,交通曾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突出“短板”。“十三五”以来,我市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建国铁干线5条,新增高快铁路运营里程达24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铁“县县通”。

  如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探路实践,给港城人带来稳稳的获得感。

■ 奋楫争先 让“强富美高”成为发展鲜明标识

近几年,江苏太平洋石英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光源用石英材料的应用领域实施产品升级、结构调整,平均技术研发投入占比达6%,投入金额最高时达5000多万元。该企业研发的超厚壁法兰管一举打破行业内长期以来依靠石英砣制备法兰的技术,堪称行业研发的典范。

  在我市,“实验室里的事业”,正加速聚变为产业升级的新动能。以创新驱动赋能实现“加速跑”,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实现1716.82亿元,增长14.9%,增速居全省设区市第一位。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5.59亿元,增长13.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4%,居全省第二位。

  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我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支撑显著增强,农业基础有力夯实,现代服务业水平持续提高,形成了以石化和“三新一高”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0%,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动力。

  一个个激荡人心的“创新故事”正在港城大地不断上演:恒瑞医药入选2021全球药企50强榜单第38位,再次刷新我国药企排名新纪录;多款Ι类创新药获批上市,续写“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的奇迹;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燃烧室试验平台点火……

  在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积极“做加法”的同时,我市在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大刀阔斧“做减法”,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3篇文章,让美丽连云港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

  八月灌河口,鱼肥水美。灌河老船长汪守兵白日捕鱼,晚上就到燕尾港新城与老伴共享天伦之乐。随着化工园区集中整治,园区居民搬到燕尾港新城居住,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舒适了许多。

  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市成为全国首个开展战略环评的地级市并实现战略环评成果转化;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湾长制”“点位长制”;获批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等。特别是今年以来,1至7月,全市PM2.5浓度31.3微克/立方米,达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市45个国省考断面有30个断面平均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全面消除了劣Ⅴ类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8.7%。

  如今,“美丽”连云港有了新的定位、新的诠释。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标准保护。一幅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的美丽画卷,正在港城徐徐展开。

■ 走在前列 奏响高质量发展最激越旋律

8月上旬,东海县晶盛源硅微粉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电子级硅微粉实现量产。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用覆铜板、芯片封装用环氧塑封料,较传统产品效益提升50%。

  企业主动放弃低端市场向高端迈进的生动实践,正是我市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生动缩影。

  实体经济,是最厚实的“家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随着先进制造业数字化、集群化、国际化不断推进,连云港制造加速迈向“连云港创造”“连云港智造”,快马扬鞭由“大”奔“强”。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138.1亿元,增长5.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0.2%。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6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量苏北第一。

  “强富美高”不仅是从速度率先转向质量领先的集中体现。从部署“五个迈上新台阶”,到深化“两聚一高”新实践,再到确立“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目标、建立高质量发展监测考评体系,“强富美高”正在成为连云港发展最鲜明的标识,高质量发展成为最激越的旋律。

  对标新发展理念,我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机遇,走出一条具有连云港特色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发展路径。

  今年以来,卫星石化试车生产、盛虹炼化首批核心装置中期交付、“中华药港”核心区投入使用……石化、钢铁等重大产业布局向沿海转移升级,一批含金量很高的大项目构筑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向改革要发展活力,向开放要发展空间。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打造区域发展中心、重点产业中心、综合枢纽中心,港口跻身国际枢纽海港,外贸进出口连续6个月保持上扬。自贸试验片区改革探索不断深化。自连云港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已经产生了多式联运监管新模式等86项制度创新成果,出台支持发展政策28条。综保区实现封关运作。

  陆海统筹、东西联动,我市正从大处谋划,向实处发力,打造享誉“一带一路”的“标杆示范项目”,构建辐射“欧亚太”的经济合作大走廊,使高质量开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有力发挥东西双向、海陆交汇、大进大出、优进优出的优势,全力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大港、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功能完备现代口岸、现代物流“黄金三角”、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提升能级、广聚“四流”,建强支点、带动发展。

  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市正以现代化标准谋划未来,汲取先进经验,彰显后发优势,摆脱路径依赖,谋求特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突出质量效益,将在产业自主可控、科技自立自强、城乡富民增收等领域实现更大作为,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连云港探索、连云港经验、连云港模式。(□ 王文 张开虎 史贽仁)

图片为资料图片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