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荒凉苍山已变成绿意盎然的青山;昔日的黑臭水体重新成为鱼儿游弋的乐园;昔日的灰蒙天空如今澄碧如洗……
530万港城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在港城大地描绘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一个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港城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蓝天白云常常“霸屏”
一场小雨过后,空气质量转优。家住市开发区中云街道西诸朝社区的王德绕大爷感叹:“有那么几年里,秋冬天的雨里时不时会夹着些小泥点。这两年,很少再有这种情况了。”
王大爷说的那些“小泥点”,同工地扬尘等影响环境的因素密切相关。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小泥点”,还有一种不到头发丝粗细二十分之一的细颗粒物PM2.5,一度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在持续大规模开展“蓝天保卫战”之后,如今,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细颗粒物,渐行渐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数据显示,同2013年有持续监测记录以来,2021年全市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其中PM2.5、臭氧、PM10等6项指标年均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成绩的背后,是国、省、乡镇(街道)三级点位长的认真履职;是严格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燃煤锅炉的整治;是568项重点工程项目和3887个重点工作任务的细化落实。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我市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打出控源、降尘、治车、禁烧等系列“组合拳”,以“三级点位长+474个高空摄像头”为抓手精防、精治、精管大气污染,从源头改善空气质量,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在这场与污染天气交锋战场,我市完成了72家企业的VOCs综合治理,整治116台各类工业炉窑;开展3569辆次机动车的尾气路检路查、入户检查,累计淘汰1855辆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依法依规注销了115家经营“煤炭”的企业。“蓝天保卫战”成效持续显现,各地环境“颜值”普遍提升。
市开发区PM2.5浓度改善幅度位列全市第一;徐圩新区成为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最优区域;海州区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六项指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空气质量变好了,雾霾天变少了,空气质量指数“爆表”一词已成过去。如今,出门可见蓝天白云正成为美丽港城常态化的风景面貌,常常“霸屏”港城人的微信“朋友圈”。
绿波荡漾在家边
2021年,两张对比的灌河口卫星遥感照片刷爆港城朋友圈:
2017年的卫星遥感照片显示,灌河入海口海水颜色,呈现出褐红色喇叭口图形,面积约260平方公里;
2021年的照片显示:灌河口入海口的海水颜色,已经与周边海水融为一体,看不出界限。
灌河曾是周边渔民的生计来源,也是港城的水资源宝库。一度,这里因为周边化工园区的污水影响,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特有物种资源衰退。
治海必须治河。在短短四年时间内,我市依法依规关停了200多家规模小、污染重、危险性大的不达标企业。“灌河口海水颜色明显恢复。”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祝德明说。
水质改善,四腮鲈鱼翻腾,伪虎鲸再现,灌河重新焕发生机。
灌河口环境改善只是我市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任务之一。2021年,全市45个国省考断面中(含22个国考断面)39个断面平均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优Ⅲ类比例86.7%。
2021年,我市不断完善以“河长、断面长、流域长”等管控模式为核心的水生态管理“生态长”机制,全面开展“保Ⅲ增Ⅲ”溯源整治攻坚。市生态环境局水处负责人表示,为了保护城市水环境,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增Ⅲ难度最大的大浦河大浦闸和大浦河盐河桥市级“断面长”;东海县、灌云县、海州区及市开发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保Ⅲ增Ⅲ国考断面“断面长”;赣榆区在明确县区“断面长”的基础上,创新建立“副断面长”制度。
断面水环境改善了,港城的水韵风情变得更加灵动。
华灯初上,海州区西盐河两岸灯光璀璨,游客纷至沓来。
几年前,这里还曾是让周边居民摇头的地方。近年来,海州区对这里实施了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截污改造等一系列手段,让西盐河蜕变成绿树环绕、风景秀美的城市夜经济窗口。
城市黑臭水体是老百姓身边的水环境问题。截至2021年底,全市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各县区环境部门接到群众关于黑臭水体的投诉也越来越少。很多人发现家门口的那条小河沟也悄悄变换了模样。
断面持续改善,黑臭水体比重减少,直接带动了港城近海环境的改善。数据显示:2021年,连云港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海水面积占比88.7%,达到省考核目标且沿海三市最优,较2020年提高21.5个百分点,灌河口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恢复至三类海水,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MBI)由2016年的34.3(接近低等级生物多样性),提升至60.2(中等生物多样性),大型底栖生物由2011年的2种增加到16种。
涵养生态 城在景中
清晨,大圣湖被笼罩在一片薄雾中。远道而来的鸳鸯家族从夜晚栖息的丛林中飞出,聚集在水塘四周游泳、取食,享受着闲适时光。
冬季的港城水库是冬候鸟们天然的栖息地,上千只越冬雁鸭类水鸟在港城大大小小的水库内过冬。南京大学环境规划院工程师王明强介绍,连云港市市区水库群是大量越冬雁鸭类的栖息地,同时高潮位时很多鸥类也会选择到水库栖息。这让港城冬季的各种水库充满生机。
为了守护这份美好,我市开展了系列“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为摸清企业用地家底打下基础;312家涉废企业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完成,实现了重点企业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体系建设全覆盖;排查危险废物1014条环境问题,全部实现了百分之百整个到位;全市已投运危废年集中处置能力达12.29万吨,形成焚烧处置、柔性填埋和刚性填埋等多种处置方式,已满足我市危险废物处置需求。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宣布,我市首个污染修复地块—江苏德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块完成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作。这标志着我市在污染地块修复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良好的土壤环境让港城生态本底不断提升。全市生态多样性本地调查显示,我市共调查到物种3673种,物种数量处于全省第一梯队,其中云台山更是入选江苏25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市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推进生态缓冲区建设,完成石梁河水库生态缓冲区大型人工湿地1处,新建生态护坡及水源涵养林2处。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港城经济的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202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4000亿元,实现生态环境指标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今天,我市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为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美丽港城大地,是港城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随着港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不断刷新,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港城图景不断展现在港城市民面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港城、开创美丽连云港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周莹 王从帅 王雅萱 汪惠萍)
总值班: 王夫成 刘昆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