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值守岗位,常常工作到凌晨。风险大、时间紧、任务重。”这是市卫健委医政处副处长王庆以及其他“追阳”专班队员的真实工作状态。
3月30日,连云港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这条让530万港城人欢呼雀跃的好消息背后,有着无数个像王庆一样的“追阳”人的默默努力和奉献。
高效协同2小时锁定阳性人员
3月5日我市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后,核酸检测组在运行工作实践中创新思路,打破原有核酸检测“只管核酸检测和提供数据”的工作模式,建立快速分析研判机制,抽调社区管控组(公安)、流调溯源组(疾控)人员组建核酸检测组“追阳”专班,实现阳性人员信息分析研判的全面提速,为指导县区第一时间快速处置创造了“时间差”。
“追阳”专班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建立阳性结果推送流程,与各检测机构建立阳性结果直报微信群,所有阳性结果5分钟内推送到人、落实到点。
“我们的工作第一要求就是‘快’,我们针对阳性病例处置成立10个应急采样小分队,按照‘同采、同检、同隔离’要求,落实‘双采双检’全链条追踪,做到所有阳性管2小时内锁定核酸阳性人员,6小时内完成核酸复检确认。”王庆告诉记者。
从无到有,“追阳”专班逐步构建了“以核酸阳性提速流调溯源和社区管控,再以流调溯源分析研判情况指导核酸检测有的放矢”的良性工作循环,互为驱动、相辅相成,形成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社区管控的组内一体化运作和并联运转,为我市实现12天社会面动态清零16天无新增阳性人员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分析有效识别防控薄弱区
为实现精准防控,“追阳”专班建立“阳性病例——风险人群——重点区域场所——关联接触人员”排查路径,实行即时、同步、精准“三推送”机制。明确专人负责阳性数据分析,确定阳性人员信息后,第一时间结合地图进行位置锁定和区域比对,将同一区域内多次出现散发点位后作为防控薄弱区,及时发出工作提示函。
“每一个数据都力求精准详实,一个数据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对疫情的判断。而尽可能早统计、统一口径和明确节点是‘笨’办法也是最高效的方法。”市疾控中心办公室科员樊亭亭说。在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相关数据统计精准,从未出现晚报现象。
自3月5日全市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组利用数据分析,针对朐阳街道西门村、海南小区、小学路拆迁地块等社区传播集中散发点位,提出可能存在的社区管控不严、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原因分析,向县区反馈风险提示,督促所在镇街(社区)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区域管控,严格管控措施,切实做到管控在早。
“1+N”推送精准打赢防控“时间战”
“上报混阳管1管,管码是……”“收到!”
“2020年疫情期间,我负责在定点医院执勤,今年抽调到‘追阳’专班。那段时间,我们时刻处于绷紧状态,一旦实验室有‘混阳管’信息报送,就要根据管码查出采样点和人员信息,立即推送到相关县区,组织进行复检。”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大队三级主管、“追阳”专班成员张雷说。
针对家庭同住人员更易互相传染的规律,对社会面筛查中发现的混管阳性人员,“追阳”人员利用专班整合优势,10分钟迅速锁定每个混管人员的家庭同住人员信息,“1+N”共同推送(即每个混管阳性人员和与其同住的家庭N个成员)给所在县区,由县区对上述人员及时落实管控,并全部进行单人单采。待单管单采阳性人员确定后进行精准管控,确保有效切断传播链条,及早扑灭传播风险因素。
本轮疫情期间,全市在开展的十八轮全员、重点人员等大规模核酸检测中,市核酸检测组共收到检测机构上报“混阳管”53管,“1+N”同推同采,在第一时间精准排查出家庭同住人员58例阳性,在分秒必争的“时间战”中取得了先发优势。(庄婷婷)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