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金融“及时雨”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5月以来,经营一家小型物流运输公司的李先生的心情变好了。前期受疫情影响,公司一部分货车闲置在家,一部分阻隔省外,上下游款项结算难,企业资金周转紧张。后续的工资支付、场地租赁、车辆维修等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给他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那阵子心里是真的着急,眼看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而自己当时又身处封控区,无法拿到企业运营相关证明材料办理贷款。邮储银行连云港分行了解情况后,客户经理迅速拟定解决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审批,最后按容缺事项受理给我办了30万元的经营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当时情况特殊,手续还是隔着小区栅栏办理的。”对于银行机构的及时助力,现在想来,李先生依然心怀感动。

  有了来自金融活水的力量支持,李先生干劲十足,公司经营状况也逐步恢复。一大批像李先生这样的中小微企业主,通过金融“输血”,获得了生长的力量。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不少市场主体面临发展困境。为了及时送出“金融活水”,让这些市场主体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全市金融条线通过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创新金融工作机制、优化金融服务方式,持续为我市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因疫情受困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企业及居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恢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金融管理部门,我们心系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我们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困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转贷续贷、信用贷款等方式,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指导银行业机构制定货币信贷政策落实工作方案,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普惠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以及乡村振兴领域给予重点政策倾斜。”市金融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后,全市向上争取8.5亿元再贷款额度,再贷款、再贴现余额达到46.1亿元;发放法人金融机构普惠领域信用贷款奖励资金1157万元。截至4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5610.6亿元,同比增长17.7%,较年初增加413.7亿元,为我市实体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创造了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由于各类市场主体涉及面广,如何高质高效地满足其个性化的金融需求成了摆在我市各银行业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这种情况,我市银行业机构迅速开辟绿色通道,努力保障金融服务畅通。“信贷人员主动对接‘三必需’企业金融需求,通过专项额度安排、实施容缺审批、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全力满足企业特殊时期金融需求。”该负责人介绍,3月5日以来,全市银行业机构通过绿色通道,紧急为全市1959户“三必需”企业提供专项信贷资金59.33亿元,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及重要物资供应。

  对于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市金融管理部门也及时向全市金融机构推送2022年度市重点投资项目清单和融资需求清单,组织金融机构逐一对接,全力保障重点投资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截至4月末,相关银行业机构累计向其中65个重点项目发放贷款383.5亿元。在制造业贷款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等重点领域贷款投放情况的通报,推动加大制造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制造业贷款投放力度。截至4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588.76亿元,同比增长39.05%,比年初增加80.93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80.1亿元,较年初增加57.7亿元,同比增长51.8%。制造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普惠市场主体融资获得感也明显提升,截至4月末,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1.1亿元,较年初增加50.2亿元,同比增长29.6%;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51.55亿元,同比增长34.44%;涉农贷款余额1785.49亿元,同比增长18.44%,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做好资金供给的同时,我市金融管理部门还持续推动减费让利,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明确给予转贷、续贷或展期等支持,开展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业务,不抽贷、压贷、断贷,并配套降息减费等措施,帮助暂时遇困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今年以来,全市银行业机构累计为8000余户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涉及贷款金额93.9亿元。( 王怀诗 刘银成 孙想想 朱灿)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