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州区浦西街道沈圩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低矮老旧但却整齐划一的房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活动室里,党员郭家田正带领沈圩淮海剧团成员排练《苏梅卖妻》,“现在我们有阵地、有设备,都是免费使用,很开心。”沈圩社区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邻里矛盾多发,虽有一些积极性高的退休党员参与社区事务,但缺乏固定阵地。该社区率先破题,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将辖区划分成四个支部,把支部直接建到居民小区里,推选具有影响力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每个支部配备办公室及居民文娱活动室,充分吸纳在职党员、网格员、共建单位、民间志愿团队等多方力量,常态化开展组团式、共建式服务,实现阵地、人员、功能同步下沉,增强党建“邻”聚力。
沈圩社区的做法只是海州区推行小区“邻里党建”模式的一个缩影,该区通过“支部建家、党员回家、治理护家、服务暖家”,将党建引领嵌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建立一大批专业化、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提供组团化、社会化、智慧化服务,着力破解人际陌生化、治理末梢薄弱化等短板弱项,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有温度、更贴心。
小区“邻里党建”激活了基层微治理,党员与群众心贴心、居民间守望相助日渐成为海州鲜明、生动的精神力量。海州区路南街道贾圩社区在职党员成立帮帮团,长年为低保人员、独居老人、特困儿童等提供服务。海州区新海街道将红色物业建在家门口,激活小区党员红色细胞,打造新海连先锋管家、红色热线、好样的服务队等特色服务项目,使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
依托“红韵海州”智慧党建平台,海州区2400名区级机关在职党员自觉切换身份下沉到438个小区党支部,按照结对共建、属地报到,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认领社区困难居民微心愿等志愿服务。去年以来,累计为群众解决困难37247个。
“小区‘邻里党建’汇聚多方力量,统筹各路资源,破解缺资金、缺人才、部门下沉蜻蜓点水等问题,推动基层治理从局部推进、单打独斗、零打碎敲向整体融合、团队作战、挂图作战转变。”海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海州区把小区“邻里党建”作为破解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切入口,建立和完善双向考核评价等机制,提高了党员到社区报到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海州区还以“互联互动”强化基层治理,注重吸纳律师、医生、“五老”人员等有一技之长的能人,组建560支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同时吸收社区民警、城管、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共驻共建单位的资源和力量,开放公共阵地等城市基层党建活动平台,形成党委全面统筹、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下沉楼栋、党员中心户辐射周边,构建起疫情防控硬防线、小区治理防护网、议事协商共同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建立1.6万人的网格长、单元长、十户长队伍,发现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01个,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精准度。(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邵沛源 张之帅 实习生 陈杰)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