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阔别港城63年 长眠新疆49载 “走”了2700公里 烈士黄文生回家!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实现了我近50年的心愿……”“八一”前夕,八旬烈士遗孀张萍,给海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写了一封感谢信。

昨日,在张萍家中,她缓缓诉说这封信背后的故事。

1973年,张萍的丈夫黄文生在新疆建设兵团因抢救、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牺牲,被评定为烈士。

半个世纪来,张萍最大的心愿就是带丈夫“回家”。随着日渐年迈,这一心愿愈发强烈。

历时49年,跨越2700公里,张萍终于“见到”了丈夫。那一刻,她泪如雨下:“一家三代人终于团聚了!”

为保护国家财产

他长眠新疆大地

在张萍的卧室里,存放着一沓黑白照片,以及一本《江苏革命烈士选编》。

虽然时光久远,照片渐渐模糊,书也早已泛黄,但在张萍心里,这些物品是对丈夫最深的思念和牵挂。

“我和文生都是海州新坝人,又是小学同学。”张萍回忆,1959年,年仅18岁的黄文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支援新疆,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农机厂工作。

次年,张萍也去了新疆。两个年轻人在异乡结为夫妻。

黄文生踏实肯干,作风严谨,连年都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很快又被提为大炉班班长。在当时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一干就是十多年。

在大女儿黄旭阳的记忆里,父亲为人热情豪爽,乐于助人,有什么事都是往前冲,从来没有退缩过。“父亲思想正、性格好,很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我一直很敬重他。”黄旭阳说。

谁也没想到,这个和谐的小家庭,很快失去了顶梁柱。

1973年11月12日晚,厂房意外失火,大火迅速蔓延,随时危及全厂工友和国家财产的安全。黄文生发现后,义无反顾冲进火海,一次次扛起物资往外跑,直到被大火吞噬……

“你们不要管我,快去抢救国家财产,抢险要紧!”这是黄文生最后的遗言。

黄文生被送往医院后,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于第二天去世,时年仅32岁,被追认为烈士。

烈士证上,写着“黄文生同志因抢救、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牺牲,被评定为烈士。”

黄文生去世时,大女儿只有7岁,二女儿3岁,小儿子才2个月。尽管悲痛万分,但看着3个年幼的孩子,张萍咬牙撑了下来。

“一次大女儿胳膊摔断了,我要带她去医院,只能把两个小的放在邻居家。新疆的昼夜温差很大,当天晚上下起大雪,两个孩子只好赶回家,却发现大门紧锁着。冻得瑟瑟发抖的他们,只好从窗户爬进去,在黑暗中等我回家。”张萍回忆,那一次,她回到家后和孩子们抱头痛哭。

丈夫去世后,张萍带着孩子在新疆坚持了8年。“哥哥知道我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不容易,一直劝我回家。”1981年,张萍终于下定决心,办理工作调动手续,带着孩子回到家乡,在新坝粮管所当了会计。

让丈夫魂归故里

成八旬遗孀夙愿

“丈夫牺牲后,被安葬在离厂部不远的一座山上。”张萍说,在新疆时,每年自己都会带着孩子去祭扫。

回连后,因条件所限,张萍和儿女们再也没有回过新疆。但是对丈夫、对父亲的思念,从未停止。

“我经常和孩子们谈起他们的父亲。”张萍说,那些年,她就是凭借着对黄文生的回忆支撑下来的,“天天把他挂在嘴边,仿佛从未离开我们一样……”

“小时候是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的。”黄文生的二女儿黄丽阳说,“父亲和同事、邻里都处得非常好,还很爱打篮球。在我心中,父亲是个大英雄。”

虽然对父亲没有印象,但儿子黄浩一直以父亲为榜样。“我知道他是因为抢救国家财产牺牲的。父亲这种大无畏精神一直伴随着我成长,鼓舞我勇往直前……”

2002年,一通电话打破了一家人原本平静的生活。原来,由于新疆当地开发建设需要,黄文生的烈士坟需要迁走。

“叶落归根,我想把老黄带回来,这样我百年以后,我们俩还能在一处呆着,可是我找不到他了。”随着年龄增长,张萍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早日让丈夫魂归故里,成为她的夙愿。

直到今年4月,张萍从邻居口中得知,退役军人事务局或许能帮上忙,便第一时间给海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打去电话。

“我们来接黄文生烈士回家!”接到电话后,海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非常重视,并允诺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找到烈士安葬地点。

跨越2700公里

烈士英魂终回家

然而,这场跨越2700公里的寻找又谈何容易。

根据张萍提供的烈士证,海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最终从江苏省1982年出版的烈士英名录中找到了黄文生的名字。

根据烈士证上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随即联系到乌鲁木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新疆建设兵团六师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查找到了黄文生烈士的安葬地。

“幸好厂部所在社区一位大姐当年经手过迁坟的事,告诉我们烈士墓迁到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东山公墓。”海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科科长朱宁说。

为了早日让烈士魂归故里,完成张萍老人的心愿,6月27日,工作人员和黄文生的儿女一起,踏上了去新疆寻亲的路。

“张阿姨选好了安葬烈士的日子,由于时间紧,只买到了坐票,我们在绿皮火车上坐了40多个小时。”6月29日,一行人才赶到乌鲁木齐市,7月5日下午返连。

历经3个多月的寻找,9天5400公里的往返,黄文生的骨灰终于回到了故土。

7月6日清晨6点多,80岁的老人张萍,在子女的搀扶下,带着黄文生的骨灰来到了青龙山革命烈士陵园。

在灵堂前祭拜后,黄文生烈士骨灰被安葬在苍松翠柏之间。

“老黄!你终于回来了!”在安葬仪式现场,张萍压在心中49年的思念喷涌而出。

“能够接父亲‘回家’,我们全家人都很激动。”黄浩说,“能完成母亲的夙愿,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助!”

“八一”前夕,张萍在家人的陪同下,将印有“全心全意为民 忠心耿耿为党”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海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黄文生烈士是军垦战士的优秀代表,更是海州人民的骄傲,我们要将他不惧牺牲、英勇献身的革命事迹永远传承下去,我们将持续开展烈士寻亲活动,让他们回到故乡。”海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祁德表示。(杨锐冰 庄婷婷 秦海军 陈杰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