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年夫妻精心经营幸福理发店

傍晚时分,老海州城里,蒸腾着浓浓的烟火气息。南门菜市场正门口的南大街两侧,各式小店林立,店主的叫卖声和老顾客热情的招呼声不绝于耳。在室内“避日头”大半天的居民,也都纷纷走出家门,买菜、乘凉、打牌、理发……在夏日的傍晚,一起等候落日后凉意的来临。在这些热气腾腾的小店中间,一家名为“晓娟造型”的理发店毫不起眼——和周围统一的深褐色店招、门口不停转动的圆柱形转灯。几十平方米的店铺里,店主毕庆娟和丈夫颜士琪, 一边热情地和跨进店门的老顾客打着招呼,一边一刻不停地忙着手里的活计。

46岁的毕庆娟开理发店已经整整26个年头了。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理发店是在1996年开业的,那一年,她20岁。“我很喜欢美发,看着顾客从我的店里精神焕发地走出去,心里便充满了成就感。”毕庆娟说,“起初,父母是想我学裁缝的,结果学费交了,我也去学了,可就半天,我就放弃了,没兴趣。”

后来,灌云女孩毕庆娟学了美发,并在海州区海州街道南门社区南大街上开了一家理发店。开店不久又认识了前来理发的本地小伙子颜士琪,再后来,两人结成了夫妻,一起经营这家名为“晓娟”的理发店。

“我也喜欢美发,之前也学过,只不过当时还没从事这个行业。”正在店里整理毛巾、洗发水等物品的颜士琪,说到和妻子初次相识的场景,依旧记忆犹新,“我和她是一见钟情,两个人又有相同的爱好,于是,我便又去‘进修’了一下,然后加入了她的理发店。 ”

都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有了颜士琪的帮衬,再凭着精湛的手艺和热情的服务, “晓娟”理发店生意日渐火爆。最忙的时候,夫妻俩招了三名学徒,五个人从早晨八 九点钟就开门营业,一直忙到夜里12点,有时甚至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打烊。一天站下来,即使年轻时的毕庆娟,依然觉得腰酸背痛。不过,开店虽然辛苦,但看着两人的小家在自己的悉心经营下日渐温馨,生活也越过越好,小夫妻俩的心里便充满了甜蜜。后来,儿子出生了, 毕庆娟的婆婆在家帮忙带孩子,小夫妻俩依旧全身心地扑在理发店上,为幸福的生活一心一意地打拼。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毕庆娟的理发店自然也不例外。“关门的那段时间,我们也很着急,小店的房租,房子的贷款,还有在成都上大学的儿子,都需要钱。直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才开始营业。”后来,疫情又不断反复,虽然理发是生活中的必需,但毕庆娟的小店依然受到影响。“根据疫情防控规定,理发店刚恢复营业的时候,理发不仅要预约,店里的顾客也不能超过三人,且不能烫染。”毕庆娟说,“慢慢地,因为顾客减少,理发店最后就只有我和颜士琪两个人在干。”

顾客少了,赚的钱就少,但生活却依然幸福和甜蜜,因为夫妻俩唯一的儿子,今年就要读大四了。

    说到儿子,毕庆娟有些感慨。“以前就想着趁着自己年轻,多赚点钱,为以后的美好生活铺平道路,可却忽视了儿子的感受。”毕庆娟说,这么多年来,别说一家三口从来没有出去旅游过,就是出席亲朋好友家的喜宴,夫妻俩都是“到得最晚,走得最早”;每年中秋、春节时的家庭聚餐,夫妻俩因为要照看店铺,也都是最后一刻才赶到。有一次儿子委屈地对她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就我一个人,只有奶奶陪着……”说着说着,小家伙的眼泪就扑簌扑簌地流了下来。

毕庆娟想好好地陪陪儿子,弥补儿子小时候缺失的母爱,再加上自己还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就想着轻松一点,也不准备再招学徒工了。恰巧此时有顾客上门,毕庆娟赶紧赶散脑海中给自己放松的念头,热情上前招呼,然后麻利地为顾客围上剪发专用的大围裙……

如今,小店比之前清闲了,儿子放假回家,毕庆娟和丈夫就有时间多陪他了。儿子上学走后,毕庆娟又加入到南门社区“善美南门”志愿服务队,并凭手艺成为“爱心义剪”服务队队长,不仅经常参加社区义剪活动,还经常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或是被封控在家的居民义务剪发。日子,就这样平淡却又幸福地流淌着。(侍敏 郑焕)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