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海州历史厚重,老巷随处可见。位于海州区海州街道新建社区的黄巷,虽然没有百年历史,但也历经风霜。如今,经过改造后的黄巷,少了以往的破旧和颓废,多了许多古风和古韵,一些老海州的传统文化也跃然墙上。行走在这样的老巷子里,定能让你重拾儿时的旧时光。
黄巷是一条长200多米、宽3米左右的东西巷。说起巷子的历史,住在巷子里的老住户武传嘉娓娓道来。“我家三辈人都住在这个巷子里,听我父亲说,这条巷子之所以称为‘黄巷’,是因为巷子的西头有一个巨大的黄泥墩,我小的时候,那个黄泥墩还在呢,不过很多年前就被铲平了。”已经80岁的老人,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站在秋天的夕阳下,老人慢悠悠地回忆起儿时的时光。
在武传嘉的记忆里,黄巷是老海州数不清的老街巷中最普通的一条,没有像二营巷、参府巷、蒋巷一样的厚重历史,但却承载着老海州人一辈又一辈的回忆。在武传嘉小的时候,老巷子因为没有下水道,一到下雨天就积水,一脚下去,泥水便溅满裤腿。那个时候,巷子里的住户一共不到20户,大多住在西侧,东侧是当时的新建大队,还有一大片菜园子。老人指着自己家的两层小楼说:“70多年前,这条巷子里都是破旧的茅草屋,后来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巷子里的茅草屋也都陆续翻盖成了如今的一栋栋小楼房了。”
居住在老巷子里的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变除了缘于自身生活的富足,还有政府部门对背街小巷的改造。近年来,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海州街道开始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墙面老旧、路面破损、下水道不时堵塞的黄巷不仅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巷子里还修葺了十几个长方形的小花坛,并种上鲜花和绿植,让生活在老街巷里的居民们幸福不已。
黄巷的最东头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盛开着好几种鲜花。已经84岁的刘桂兰老人悠闲地坐在花园前,和64岁的老友蒋金春聊着家常。笔者了解到,刘桂兰老人20多岁的时候跟随老伴来到海州,便一直居住在黄巷。对于巷子近些年的变化,老人不禁连连称赞:“现在的巷子干净整洁,不仅种上了漂亮的花花草草,破旧的墙面也都粉刷一新,还画上了有关老海州的文化墙绘,巷子外的居民也经常来这里游玩。”坐在一旁的蒋金春住在离黄巷不远的“仁和居”,对于好友所居住的老巷子的变化,蒋金春也是历历在目。性格开朗的蒋金春说:“我经常来黄巷找她玩,这几年,这条老巷子变化太大了,特别是夏季,一到傍晚,很多老年人走出家门,在老巷子里乘凉、闲聊,就连很多年轻人都过来打卡拍照。”
蒋金春说的,吸引很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的,是新建社区2021年在黄巷打造的“巷往时光”文化墙绘。海州街道新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纪雯雯介绍,以前的黄巷,因为年代久远,历经风霜,不仅是院墙,有些居民楼的墙体也都破旧不堪,有的甚至污迹斑斑,不仅破坏了巷子里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影响居民的出行心情。于是,2021年,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多方研究后,新建社区决定对黄巷里破旧墙面进行“美颜”改造,打造生动传神的文化墙绘。墙绘以“巷往时光”文化为主题,将带有时代记忆的海州文化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重新呈现在大家面前,再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解说,宛如一把穿梭时空的钥匙,唤起大家对古海州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刘桂兰(右)和蒋金春在聊天
如今,只要你走进黄巷,就能看到红瓦灰墙上一幅幅醒目的水墨墙绘:嘉庆海州城图、海州八景、海州名人、白虎山庙会以及一些家喻户晓的古诗词《登海州城楼》《村居》等内容都跃然眼前。除此之外,放风筝、滚铁环、捉迷藏、猜石子等老海州上世纪80年代的小游戏以及驴拉磨、摇水井等让人充满回忆的生活场景,也都被栩栩如生地绘在墙上。
自从黄巷“巷往时光”文化墙打造完成后,许多“80后”家长带领孩子前来寻找印象里的老海州记忆,并和隐藏着互动元素的墙绘拍照留念。可以说,黄巷里的一面面文化墙,不仅带领居民们品读历史、感悟历史,还在潜移默化中让居民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侍敏 陈荣 孙萌)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