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数字赋能让乡村振兴更有质量

​     

     (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张健 张南宁)在港城,越来越多的种养殖户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方式,通过将数字产业扩展到农业领域,运用先进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新基建”技术对农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我市新增省级全程机械化智能示范基地9家,新建15个市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


  在位于赣榆区城西镇的50多亩蓝莓基地,大棚内的蓝莓已经到了开花坐果关键期。“今年我们种了40多个大棚,全部采取无土栽培方式,用的是进口的蓝莓种植机质,生长速度快,现在大棚里的蓝莓,春节期间就可以上市了。”江苏亿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毕建国介绍,整个基地依托5G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无土栽培等集成智能技术,全部实现现代化管理,像叶子发黄、生了虫害、长势不好这些情况都能通过5G物联网平台远程监测,通过手机点开操作界面,就可实现浇灌、施肥、降温等操作。以前,一个大棚需要十几个工人进行生产管理,如今有了物联网,一个人可以轻松管理多个大棚。


  通过数字农业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早在2022年6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连云港市“十四五”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全市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方向和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农业生产主体、农产品全产业链以及农业服务等9项数字赋能行动。


  今年,我市进一步挖掘农业数字化应用,探索发展方向。在种植业生产上,推动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利用物联网、智能化装备和技术构建的智能化农场数字农业平台,实现从“方向盘”到“键盘”,从“有人”到“无人”,全市建成市级以上稻麦轮作智能化(无人化)农场4家;在渔业生产数字化应用上,推广运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监测水质、气象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渔业企业可以实现对市场需求的精准预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目前,已经建成了锦云水产等数字渔场;同时,依托畜禽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将数字化融入养殖、防疫和环境监测中,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均实现了数字化建设,建成了像牧原、立华等一批数字化牧场。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传感实时在线数据和历史记录数据构建动植物生长模型,实行精准化种养,可最大限度挖掘动植物生长潜力,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