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春节后 如何远离“节后综合征”


(□ 李国瑞)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人们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然而,不少上班族回来后却备感不适应,假期中欢乐的一幕幕不时地在脑海中浮现。有人面对上班甚至出现了紧张、焦虑、厌倦等反应,一时间难以收心。


  专家介绍,“节后综合征”,即人们在长假后精神状态由紧张到松弛,再由松弛到紧张,身心所出现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人体免疫力系统紊乱症状。如何远离“节后综合征”?本报拿出这份量身定制的温馨提醒,大家都可以看看,或许对你收心工作有所帮助。


上班后总感觉没进入状态

  春节假期刚过,“节后综合征”便在上班族中蔓延开来,表现的形式诸如上班恐惧、精神疲惫、肠胃不适、厌食等。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及短视频平台上,不少人感慨万千,对刚结束的七天假期充满了深深的留恋。


  2月18日清晨,从事后勤工作的徐先生出家门后,听到附近的鞭炮声,总觉得除夕就在昨日。在去往公司的途中,他心神不定:“天天工作的地方,似乎变得陌生了。”到达公司后,徐先生一直刷着朋友圈,仿佛无所事事。不久,他发了一条朋友圈:“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刚上班就不在状态,脑子里都在回想此前的美好时光,现在突然感到有些焦虑。”很多朋友随后纷纷跟着留言,道出心声。


  “一过完春节就要紧张地上班,虽然早上设定了双重闹钟,但还是睡过头了,上班迟到了几分钟。”从事搬运工作的董先生抱怨,“这个假期玩得太累了,想再休息几天。”“春节假期玩得很开心,真不想回来上班。一上班又要各种忙碌,加班、熬夜写材料,唉!”从事文字工作的蒋先生连声叹息。从事房地产销售的方女士回到公司上班后发现,虽然也有人上班,但总感觉提不起精神,“人虽然到岗,但坐在办公桌前,就是不想干活,不少同事也是这种状态。”

假期过度放纵是主因

  昨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上班族们“节后综合征”中“不想上班”的情绪较为普遍。他们希望每天都可以像假期一样,自己能自由地支配时间,所以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甚至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


  针对上班族们假期后出现的“节后综合征”,我市的心理咨询师刘女士认为,春节长假,不少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在家里通宵打牌、玩手机、上网,过度放松或疲劳都会令人体生物钟颠倒,导致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健康。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由于休息不好导致视力疲劳、眼睛出血、眼病复发者较多,而过度玩乐劳累引致颈椎、腰椎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此外,春节期间大家走亲访友,各种“大吃大喝”,因为乱吃东西前往医院就诊的人数明显增多,急性肠胃炎、胃肠出血,甚至急性胰腺炎等在假期中屡见不鲜。


  “正是由于春节假期时间较长,许多市民连续几天日夜颠倒,生物钟被打乱,处于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的状态,所以一旦到了上班日,如果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很容易产生‘上班恐惧症’等心理不适,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作息。”刘女士分析道。


节后“收心”需多管齐下

  刘女士认为,对个人来说,加强自我调节,注重心理调适是消除“节后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尽快把生物钟和心态调整过来才是关键,假期作息时间黑白颠倒,工作时就会精神不振,容易心情烦躁。每天早晨起来,做适量运动,哪怕只是做几个俯卧撑都对强身健体、振作精神很有帮助。”要使上班族尽快进入角色,刘女士坦言,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比如看书,思考与工作有关的内容,人的神经有自动调节的特点,这有助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采访中,不少上班族对出现的“节后综合征”表示担忧。对此,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张苏波介绍,“节后综合征”其实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一种正常反应,一般在节后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复。


  张医生给出几点建议:首先,出现“节后综合征”无需过度担忧,应当认识到这是正常的表现,应以平和心态对待;其次,要尽快把作息时间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中,饮食尽量清淡,进行适当锻炼;第三,可以写一张便签式的备忘录,将上班后头几天要办的事情罗列其上,用最简捷的方式做完,不要拖拖拉拉,给自己一个适应的过程。只要注重自我调节,从心理上调适好,就能尽快“收心”,克服“节后综合征”。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