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江苏“最美青年”李肖娜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一个有办法的社区书记


(魏吉珂 宋骁 王雅萱)个头不高,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身上散发出一种江南女子独有的温婉感,而办起事来,却毫不含糊,泼辣果敢。每每见到她,她总是行色匆匆忙于处理社区事务,她就是新海街道海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肖娜。


  启用废弃20年的停车场,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翻新小区道路,扩建小区中心广场6000平方米;将7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至1000平方米……本来是桩桩件件需要数十万、上百万才能办成的“大项目”,但李肖娜凭借自己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断创新举措,让“老破旧”社区改头换面。


  扎根基层11年,李肖娜带领社区“两委”探索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海连模式”,带领海连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她以青春为笔,担当作墨,交出了一份为民服务的优秀答卷。


铁脚板走出民心路


  没走上三尺讲台,她还是成为了“园丁”。

  2013年,刚从师范专业毕业的李肖娜恰好碰上社区招人,便选择扎根社区,边干边考教师,谁能想到,这一干就是11年。

  刚工作时,李肖娜还时不时地关注教师的招考信息,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她选择放下书本,全身心投入到社区的工作中。“无论是调解居民纠纷,让双方握手言和,还是忙于文明城市创建,见证社区一点点蜕变,都让我认识到加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李肖娜说,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她要留在这里。

  从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到社区居委会主任,再到社区党委书记,李肖娜十一年如一日充满干劲,在成为海连社区“当家人”的那一刻,李肖娜知道,到了属于自己的“讲台”,今后她将独当一面。

  刚到海连社区,李肖娜便遇上了种种难题,社区自身背负接近20万元的欠款;小区道路破损、广场老旧……先解决主要矛盾,李肖娜决定靠前一步、主动出击。她与社区两委成员商讨、制定了“敲门行动”,带领大家加班加点,仅用一个月时间就走遍了全辖区1530户人家,广泛收集了群众诉求。

  然而,初来乍到的“小书记”却没有得到居民的支持,对此,李肖娜并不着急,她将收集来的问题诉求分类整合,建立包括停车难、道路破、设施旧、服务少在内的12项问题清单。

  停车难是困扰社区的长期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增加停车位数量是最有效的方法,唯一能动的,就是小区里废弃了20年的地下停车场,因为开发商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一直无法启用,业委会也曾多次沟通,但都没有结果。

  骨头先捡硬的啃。从邮件、短信再到电话、上门,李肖娜先后5次拜访开发商,和负责人拉家常、谈合作,最终说服开发商出资20万元用以修复停车场。

  紧接着,就是小区道路改造、中心广场扩建等需要用“大钱”的地方,彼时一穷二白的李肖娜又将主意“打”到了物业公司身上。

  “当时我们公司也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大额垫资没有先例,但是这个小丫头太执着了。”一次、两次、三次的闭门羹都没有让这位“小书记”退却,迎宾物业党总支书记徐迎兵决定冒险垫资“帮”她一把。“为她身上这股为民办实事的劲儿。”徐迎兵回忆,垫资的这200万元,让老百姓看到了物业公司的担当,其实是公司最成功的一次“投资”。

  靠着为民服务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韧劲儿,当初梳理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小区的变化越来越多——坏了的路灯亮起来了、遗失的窨井盖补上了、破损的窗户换新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为李肖娜赢得了居民的心,赢来了群众基础。


​上任以来,她累计协调解决物业服务、停车难等诉求996项,完成办事预约1156次。

  原本不相信李肖娜的居民也对她、对社区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这个小丫头还真行,事事有回应,件件有回响!”


党建红画好同心圆


  “大事”办完了,而老旧小区存在的“小毛病”也不少,后期还要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支出哪里来?李肖娜深知,“化缘”并非长久之计,要想办法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

  只是办法还没想到,问题又来了。“楼道里的垃圾简直臭晕了。”“跟物业说了两三天也没人来处理。”“电动车‘飞线’充电谁来管?”……李肖娜原以为办了几件大事后,与居民的关系应该一路“绿灯”,没想到在小区的团购群里,大家还是有这么多的“不满”。而大部分问题并非社区能单独解决的,还需要协调物业公司与业委会。

  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相互掣肘是城市社区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协调好三方关系,用好三方力量?李肖娜的“破题点”颇有新意——依托党建引领,交叉任职,将三方拧成一股绳。她主动聘请物业公司党总支书记兼任社区大党委副书记,推动小区党支部委员兼任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提高业主委员会成员中党员比例,不断画好现代基层治理的“同心圆”;空间共享,合署办公,李肖娜把物业搬进阵地,让社区与物业公司桌并桌坐到一起,与项目经理肩并肩走到一起,安排4名物业企业党员担任项目管理员,引导13名社区党员参加业主委员会选举,打造“新海连·先锋管家”物业治理品牌。多了相互监督、配合,少了推诿、扯皮,让服务居民中的小问题,得以快速解决。

通过人员共融、阵地共建、环境共治、活动共担,创新的合作模式将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各自为政的“单一”职能转变为整体服务的“统一”职能,大大提高了三方工作的效率,群众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了。昔日的“吐槽群”恢复为邻里间的沟通群,大家对社区、物业、业委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2022年,新海花园小区入选“全国加强物业管理 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

  这还远远不够。李肖娜乘胜追击,用足党建红色力量。此后,她搭建“小区邻里党建”组织体系,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小区业委会议事协商、物业服务公司实施、小区党支部组织群众监督”的小区治理新格局,形成“五事”工作法,引导本小区人大代表、机关干部、贤达人士等256名志愿者发挥所长,实现一个骨干党员带动一群党员、一群党员带动一片居民的良好局面,探索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海连模式”。


探索共建扩大社区“朋友圈”


  “海连模式”让原本“老破旧”的社区华丽“蝶变”,为群众打造了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也打造出了海连社区的名堂,吸引了不少本地、外地的企事业单位前来参观学习。开始,李肖娜还在担心“接待”任务变多,会牵扯自己为民服务的精力,而一次闲聊,却为她打开了“社区造血”新思路。

  那天,李肖娜和高速公路收费站党支部负责人一起开会,谈起共驻共建,对方在了解到新海花园正在改造绿化后,第二天就给社区捐赠了66棵月季花。此后,李肖娜主动邀请高速公路收费站党支部来到社区参观,并多次承接了高速公路收费站适宜在小区内开展的活动。

  从那以后,李肖娜的社区治理思路便打开了,她热情地向每一个接待单位发出共驻共建的邀请,更是将社区周边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跑了个遍,通过扩大社区“朋友圈”,以共驻共建凝聚各方力量,解决关键“小事”。凭着这股劲头,海连社区前后与市委政法委、区政协等19家单位签订了党建联建协议,积极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每年开展各类共建活动60余场,推动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办。

  越做越大的“朋友圈”,使得社区“组织力”也越聚越强。近三年来,社区连续办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升级、连心长廊建设、小区环境出新、运动场所改造、助老托幼项目引入等一系列惠民实事。

  硬件设施改善后,李肖娜便铆足了劲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推动社区食堂、老年大学、特色托管、助浴中心等民生项目的落地与实施,努力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

  而在此过程中,海连社区也经过多次的试错与失败。例如,最初引进老年大学时,每期360元的学费让老人们望而却步,没有人愿意报名;社区聘请志愿者开办老年食堂,缺乏运营经验入不敷出,潦草退场;公益超市人气不足,难以达到理想收益,商户偃旗息鼓……在面对失败时,李肖娜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只要目的是好的,这条路不通,就走另一条。”

  如今的海连社区,从助浴、助餐到老年大学,海连社区老人的生活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小区越变越好,不仅住着舒心,连房价都跟着涨了,周边的居民都很羡慕我们呢。”居民李翠红笑着说。

  11年来,李肖娜用实干赢得群众的信任。谈到下一步的计划,李肖娜笑着说:“现在两孩乃至3孩家庭越来越多,考虑到双职工家庭的需要,我觉得托幼托育服务大有可为。”她计划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不仅是周末,更是在工作日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服务。

  提及孩子,李肖娜不由想到前两天女儿送给自己的一幅画,画上的自己站在一片花丛中,被朵朵鲜花包围。“刚上一年级的女儿说,妈妈不仅是‘一朵’的家长,也是社区这个大花园的‘园丁’。”舍小家,为大家,正是因为基层一线有了许许多多如李肖娜一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头雁的带动,才让我市基层善治的“工笔画”在精雕细琢中得以绘就。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