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华 杨迅 马占红)初夏时节,市开发区大浦公园如期完工,昔日盐滩出现又一座城市公园;在赣榆和安湖及徐圩新区云湖畔,两处大型滨海湿地生机盎然。站在不同城区的绿地放眼望去,产业集聚区、品质住宅区合理划分、活力满满,绿色已成为港城颜值与实力并存的最美底色。从排盐爽碱、遴选适生植物到主动为盐碱地原生植物留足空间,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我市走出了一条盐碱地园林绿化新路径,城市园林景观蓝绿格局焕然一新,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新局面。
讲究排盐爽碱
注重节约实践
作为沿海城市,我市城区土壤含盐量明显偏高,一度被列为园林绿化禁区。多年以来,我市借鉴浙江、天津等省市经验,在重点宜绿地块排盐爽碱,遴选出上百种耐盐植物,在海陆之间打造出了“绿色奇迹”。截至目前,我市园林绿地已超过89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2.7%。今年计划新增园林绿地100公顷,升级改造绿地50公顷。总面积8.8公顷的大浦公园是其中重点园林绿化工程之一,也是年度盐碱地园林绿化重要攻关项目。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考虑,在排盐换土和栽植适生苗木之余,其北部近4公顷的湖区周围并未实施大规模换土,这不仅为湖畔碱蓬、芦苇等原生植物留足了空间,也成为节约型园林的又一成功实践。
事实上,类似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尝试并不少见。作为重度盐碱地,赣榆区和安湖湿地公园在栽植适生园林苗木之余,同样为芦苇、水葱等水生植物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在距其不远的白鹭湿地公园,园林苗木仅在园路及面积较大的湖心岛出现,耐盐碱的碱蓬、芦蒿、芦苇及众多水生植物成为原地的主人。项目建设过程中,两大城市公园建设者不仅节省了大量资金,其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植物群落,也为海量过境候鸟提供了上佳栖息地。在连云新城,其滨水区绿化则在更大范围内保留了原生的柽柳、芦苇及其他地被植物,从而为城区构筑了崭新的生态屏障。
追求园林特色
重视盐碱绿化本色
追求港城园林绿化特色,不能忽略盐碱绿化的本色。市住建局绿化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片面追求特色通常需要付出更大成本,而原生植物的合理保留,辅以微地形整理和适度造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位于徐圩新区的连云港石化基地末端,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特殊河道,作为生态湿地公园,河道两侧长有少量小乔木,河岸及水中则生长着成片的芦苇、香蒲和篦齿眼子菜等水生植物,形成了疏密有致的“水下森林”。这条“绿丝带”是新区东港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工程,是徐圩新区建设的生态安全缓冲区,也是新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更是城市盐碱地绿化的典型实践成果。责任单位还尝试绿化物的循环利用管理,将部分水生植物作为全国同类湿地的种苗,并将清理的水生植物作为能源物质、肥料等进行利用。
市开发区创智绿园占地16公顷,是老盐田绿化的点睛之笔,项目在先期实施科学排盐、阻盐的基础上,通过水生态处理、蓄水防渗防盐和透水铺装使用等多种手段,建立起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系统。如今,这里已长出大片的艳丽花草,成为园区最佳休闲场所,并入选全省首批“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绿园及周边宜绿地块保留的原生植物,大量撒播的波斯菊、金钱菊等自繁花卉,同样体现盐碱地绿化的本色。
保护生态岸线
焕新蓝绿格局
由昔日盐滩变身工业集聚区,徐圩新区城市绿化远不止石化基地的生态湿地公园。新区云湖公园占地74.8公顷,其地面低于海平面2米,土壤含盐高达10‰至30‰,项目排盐爽碱的创新做法同样可圈可点。建设者利用盐场原卤水池进行改造,形成了46公顷的景观水体。湖体改造又堆高了湖滨地块,为自然排盐爽碱创造了条件。人们还选用了苦楝、白蜡、柽柳等耐盐乡土树种,体现出项目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尊重。其湖心岛占地5公顷,全部采用盐碱土挖湖堆岛,岛上土壤通过雨淋等手段自然改良,其种植层土壤含盐量从15‰降低到了目前的1‰以下。节约型园林为产业工人带来了最美的绿色享受。
徐圩新区疏港大道不远处,大片的光伏产业区与成片的防护林相接,防护林中落羽杉、白蜡和石榴长势喜人,林下地被植物十分丰富。据介绍,当初光伏产业区适量挖土,堆高了防护林区的地势,造就了自然排盐的最佳条件。港城盐碱地绿化成果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密不可分,也凝聚了市内外园林专家和广大建设者的辛勤汗水。在城市盐碱地绿化中,我市已由技术输入地向技术输出地转变。在连云新城,由市金海岸公司研发的“一种土壤快速洗盐的方法”还获得国家专利,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建成区园林绿化,也可在国内其他盐碱土壤植物培育中推广使用。保护生态岸线,焕新蓝绿格局,港城园林绿化专家和广大建设者一直在努力。(部分图片由王健民提供)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