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侍敏 徐婉珺 )即使再过许多年,回顾连云港发展的历史,2019年8月26日这一天,依然激动人心。
这一天,包括江苏在内的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官宣”。根据总体方案,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涵盖3个片区,其中连云港片区20.27平方公里。
连云港,从此在国家视野中有了一个崭新的经济地理坐标。
5年来,在这块20.27平方公里的“国家试验田”里,在这片“有港、有产、有城、有陆桥”的改革热土上,喷涌出发展的源头活水,激荡着澎湃的创新之力。
努力六载 一朝勃发
早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正式挂牌之前,我市就已经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准备。
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综合协调局三级调研员,也是时任市商务局外资处处长的尹玉林,全程参与了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申报、筹备以及建设工作。据他回忆,在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后,我市即启动了自贸试验区申报,省委省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13年12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上报《关于申请开展自由贸易园(港)区试点的请示》(苏政发〔2013〕167号)至国务院,试点建立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区或苏州自由贸易园区。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多次进京汇报,争取商务部等部委支持。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原国家检验检疫总局等部委委派调研组先后来连调研指导连云港自贸港区申报工作和仓储物流建设情况;2016年6月,申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报告报国务院,实施范围包括苏州、连云港、南京;2018年3月3日,省政府申请建设江苏(连云港)自由贸易港报国务院……可以看到,省市两级为连云港申建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不难看出,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江苏省一共申报了6次,其中5次我都参与方案的起草工作。”对于2019年最后一次申报情况,尹玉林更是记忆犹新。2019年年初,市里接到省政府通知,再次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1月20日,完成连云港片区方案;1月21日,我市抽调专人到省商务厅集中办公,完成《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初稿;2月25日至3月19日,《方案》征求51个部委意见;3月25日至4月25日,《方案》经深改办修改后,报批国务院。
在此期间,我市一直派专门工作组常驻北京和南京,及时跟进江苏自贸试验区申报进展,积极争取《方案》中更多体现连云港内容。如支持建设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支持依法依规建设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多式联运中心,探索建立以“一单制”为核心的便捷多式联运体系、支持同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适用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等一批我市重点推进事项纳入省总体方案。尹玉林说:“当时,我们的个性化诉求就有50多项,最终大部分都被采纳。”
2019年8月2日,《国务院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正式印发。
2019年8月26日,包括江苏在内的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官宣”,连云港作为江苏自贸试验区的三个片区之一,正式纳入新一轮改革试点范围。
抢抓契机 打造改革发展的“尖子兵”
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由3个区块组成,其中市开发区区块14.8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连云区块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健康医养、金融服务、休闲旅游、商务配套、大数据及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港口区块4.4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港航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构建集国际运输、分拨转运、仓储配送、临港加工、交易及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中心。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还赋予连云港片区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三大功能定位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6个方面试点任务。当然,这也是连云港再次拿到发展王牌的责任和担当。
起跑即奔跑,开局就冲刺。2019年8月30日,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挂牌,1年后,这片土地就形成55项独具连云港特色的创新实践案例,并以全市2.7‰的面积,贡献了31%的实际利用外资,17%的外贸进出口和13%的新增市场主体。
地理范围虽然只有20.27平方公里,但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有港、有产、有城、有陆桥,创新发展空间巨大。从区位布局上来看,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位于连云港市东部区域,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港为主体,由连云区1平方公里作为连接带,自东向西呈条状分布,加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徐圩新区等4个省级联动创新区,涵盖连云港市整个东部生产力布局版图,形成“1+4+4+N”的“全域自贸”体系。从开放资源来看,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拥有连云港港主港区、综合保税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中华药港”等开放、创新平台载体。
创新是核心,开放是灵魂。当自贸试验区与连云港相遇,高质量创新和有底线的开放将成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发动机”。尹玉林说,成立自贸试验区的最终目的,就是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以深化改革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今,连云港正走在这条“自贸道路”上,担起探路、突围、引领的责任和使命。
开放赋能 属于连云港的“传奇”仍在书写
其实,多年以前,翘首以待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诞生的人们,并不是全都明白自贸试验区是干什么的。现在大家知道了,连云港参与的是一场“国家试验”,也由此获得了更多机遇,而在更大范围内,这场试验所引发的改革带动作用,就像看不见的引力波,将在连云港的各项工作中激宕开去。
很多人会问,参加“国家试验”都快5年了,这里到底发展得怎么样呢?
来看一组数字吧———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75项,海事政务闭环管理入选第七批国务院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便捷物流渠道、强化“三通”互联打造“一带一路”标杆示范等2项工作经验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刊发推广;“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新模式、进口粮食品质检验“风险分级”模式2项获海关总署备案;2项制度创新案例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制度创新推荐案例,41项全省复制推广,以全省1/6的面积贡献了近1/3的创新成果。
2023年辖区新注册大宗贸易企业750家,累计入驻专业招商平台公司15家,地方税务师事务所2家;全年新增贸易类规上企业90家,累计完成贸易额超850亿元。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入快速发展期,点点通跨境电商公服平台累计贸易额突破10亿元。
全省首条30万吨级深水航道全面建成,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投用,主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纳入国家布局,国家口岸办批复同意连云港市纳入国家智慧口岸试点建设。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个港口架起贸易通道,开辟集装箱航线86条。省药监局审评分中心、省食药检院检验室挂牌运营,承接省药监局113项省级赋权事项,居全省第一方阵。
2023年,红线范围内23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产业投资近50亿元。全国率先试点铜精矿保税混配项目落地投运,2023年完成混配量2.2万吨,货值近5000万美元。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府院联动共建法治园区等“放管服”改革举措相继落地实施,市场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累计新增企业数超2万家,以全市2.7‰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1/3的实际利用外资、1/5的外贸进出口、1/8的新设企业。
“接下来,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将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产业创新,加快实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口岸+班列’特色化、大宗商品贸易风控一体化等试点,加快突破一批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措施,赋能全市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综合协调局局长陈福高介绍。接下来,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还将围绕特定国产创新药审评审批、药品物流企业跨省多仓协同、临床试验用药物拓展性同情使用等细分方向开展先行先试;深入开展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打造“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通办、一票结算”的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争取国家层面赋予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探索开展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持续争取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资质,规划整车进口查验监管区,谋划“前港后贸”、散件组装等新业态。
改革在继续、开放在扩大、创新在推进,抢抓自贸试验区建设契机,属于连云港的“传奇”仍在书写。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