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行政调解+行政合规改革”助企绿色发展入选最高院年度典型案例


​(记者 史卫平 通讯员 肖晓)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3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灌南县人民法院审理的某铸造公司诉生态环境部门行政处罚案入选。此案中,法院创新适用“行政调解+企业环保行政合规改革”,通过“技改抵罚”方式为涉案小微企业“减负松绑”,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4月,本市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至某铸造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于当年3月7日至9日在无废气治理设施的情况下从事生产活动,且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生态环境部门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公司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和未按照排污许可规定开展自行监测的违法行为,分别处以罚款22万元和2万元。某铸造公司对环境违法事实无异议,但认为处罚过重,遂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对其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灌南县人民法院认为,某铸造公司具有在无废气治理设施的情 况下从事生产活动,以及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两个违法行为,环境违法事实清楚。生态环境部门行政处罚程序亦符合法律规定。考虑到该公司违法行为较轻、有改正违法行为意愿且系当地小微企业,若全额缴纳该罚款将因资金短缺陷入经营困境等情况,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0条规定,组织调解并建议适用企业行政合规改革,将企业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纳入行政处罚裁量因素。


  此后,法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到该公司开展改革验收,并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负责人作为特约环保监督员现场监督。通过评查,该公司按要求升级废气治理设施,并开展自行监测,整改达标。法院现场向双方送达了行政调解书,将原24万元行政处罚金额减为13万元。


  本案系一起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推动涉案企业环保行政合规改革的典型案例。灌南县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履职,在组织行政调解的同时,推动涉案企业按照改革清单要求改正违法行为,将调解后减少的行政处罚金额用于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技术升级改造,护航小微民营企业绿色合规经营,对于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