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州“1+4+N+3”巧解基层治理“方程式”

  (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王雅萱 滕昆甫 史文婷)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也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社区虽小,群众事大。近年来,海州区不断探寻社区治理的“金点子”,创新实施“1+4+N+3”基层治理海州模式,激发“邻聚力”,服务“零距离”,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作为新海街道常乐社区的一名专职社工兼网格员,成以军一天的工作从踏进社区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消防检查、食品安全检查、登记网格内流动人员的信息……“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网格巡查一次。”在巡查间隙,成以军还不时掏出手机,在网格群里解答居民的疑问,巡查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办公室,完成一天的工作报告。


  像成以军这样的专职社工兼网格员,海州区共有2000余名,他们不仅是矛盾纠纷的“化解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还是政策法规的“宣讲员”、安全隐患的“排查员”,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海州区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全面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探索实施“1+4+N+3”(基层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工、物业、楼栋长、网格员+志愿者服务队+“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推荐社区成员和人品正、威望高、号召力强的退休党员担任基层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会长,建立按事设岗、动态调整制度,及时协商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并通过社区居民微信群、民意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居民“吐槽”、意见建议等,定期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


  “今年以来,我们把社区‘1+4+N+3’基层治理模式作为破解基层治理的重要切入口持续部署推进,形成各级书记带头抓、部门社区联动抓、软件硬件一起抓、社工群众合力抓、因地制宜精准抓,并建立和完善双向考核评价等机制,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海州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单新文表示。


  为解决社区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力量单薄的问题,海州探索实施多元治理,融合乐龄生活馆、春晖养老、爱心服务站等力量,持续拓展治理“朋友圈”。充分吸收多方力量,储备670名小区“五老”人员、1725名医务人员、2500名新就业群体的志愿者,动员小区内律师、医生、教师等有一技之长的能人,组建志愿服务队680余支,组建4000余名的“六员”队伍,通过发放“连心卡”、记好“民情日记”、填好“民情反馈单”等举措,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汇聚社区治理强大合力。


  此外,海州区聚焦需求导向,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坚持供给与诉求精准对接,动态掌握小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各类特殊群体底数及服务需求。提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使用效率,常年免费开放,提供特色服务。探索建立“微诉求”办理平台,推行“群众点单、在线晒单、社工接单、邻里互助”机制,明确小问题30分钟解决,大问题5个小时解决,特殊复杂问题2天给予居民答复,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