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从大海走向世界


(□周莹 连发 杨开林)丝绸古道车马行,漫天黄沙驼铃清。历史悠久的古代丝绸之路见证了亚欧大陆贸易、文化和人员的千年情谊。

  如今,中欧班列在历久弥新的丝路跑动,促进东西文明的亲密接触,彼此相向而行,互通有无,互利共赢。

  2023年9月15日,首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连云港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

  可以说,这场论坛展现了从连云港出发的中欧班列在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上的重要意义,必将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万里金桥

从这里出发

谈及首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为何在连云港召开,市发改委“一带一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连云港是中欧班列重要路线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几十年的陆桥运营经验让连云港成为中欧班列奔跑的重点区域之一。

  铁锚、铁轨、基座组成的新亚欧大陆桥起点标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古朴庄重。绿色的铁皮车车头上“东风1808”的铭牌光洁如新,好似马上就要开动。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罗栋生带领市政府研究团队提出了“陆桥理论”,这是连云港人对“陆桥理论”一次有意义的探索,部分研究成果被吸纳到国家开放大战略中。

  1990年9月12日,中哈双方铁路在中国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德鲁日巴站正式接轨,标志着长达一万余公里的新亚欧大陆桥正式诞生。

“1992年,中外运连云港公司在总部和连云港市政府支持下成立陆桥运营筹备组,准备承接陆桥运营事宜,并成立了中国外运连云港陆桥过境公司。”曾经在中外运陆桥公司工作多年的沈刚告诉笔者,当时,市领导带领他们公司业务人员专门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组织货源,保障了首趟专列顺利开行。

  通过多方的努力,1992年12月1日凌晨1点35分,满载着首批50个集装箱的783次国际集装箱专列从连云港集装箱码头出发,踏上了新亚欧大陆桥。这标志着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从东桥头堡连云港市发出第一列国际集装箱运输专列。

“这趟跨境集装箱运输班列共有50个标箱。”港城经济专家古龙高介绍,其中既有日本运往中亚过境的集装箱,也有中国出口欧洲的集装箱,还有从东南亚出口到中国内地的集装箱,经过8天多的运行,首趟班列于1992年12月9日上午10时顺利到达阿拉山口站。

  这条线路的开通不仅让中国开辟了新的通往欧洲的通道,更为重要的是让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大洋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均可以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开展集装箱运输,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对这条线路的开通保持积极合作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这条路线比西伯利亚陆桥运距缩短五分之一,运费节省三分之一。

  如今,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之首,新亚欧大陆桥所在的西通道承担中欧班列一半以上的运量,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贯穿亚欧大陆的一条洲际贸易干线,其辐射8个省(区),65个市(地、州)的430多个县(市),密布各种各样的通关口岸、自贸试验区,其通关过货的效率高、便利性政策多、开放型经济通道成熟,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


中欧班列

走出港城特色

今天,人们提到中欧班列主要是指符合“五定”标准(即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中外集装箱货运直达班列。

  其实,“五定”班列最早出现是因为新亚欧大陆桥。

  1995年11月23日,一辆满载危险品货物的集装箱列车途经陇海、兰新线,沿着古丝绸之路直达中亚乌兹别克斯坦,这就是引起世界海陆联运界关注的新亚欧大陆桥首列整列运输。

  因为当时中国铁路运力比较紧张,新亚欧大陆桥过境运输计划需要层层审批。为了增强新亚欧大陆桥竞争力,1997年4月,原国家铁道部开通了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的即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班列”,使得连云港到阿拉山口的运行时间由原先的15天至20天减少到6.5天。“这大大缩短了过境箱在国内段的运行时间,新亚欧大陆桥运输优势得到充分展现。”知情人金同富告诉笔者。当年过境集装箱运量达到3.4万标箱,使得新亚欧大陆桥在欧亚陆海运输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随后这样的“五定”班列继续延伸到海外。2004年4月22日上午10时,一列满载76个集装箱的列车鸣笛启动,这既标志着连云港港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国际“五定”直达集装箱班列开通,标志着我国首列跨国“五定”集装箱直达班列的开通。

  如今,中欧班列正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出口载体。其实,新亚欧大陆桥开通后,首趟大件运输班列从连云港起运的就是汽车。当时那趟大件货物是从韩国进口的大宇汽车。因为从来没有运输过大件,大家心中都没有底。

  那时候,大件运输都是裸装上火车,需要派遣专人押运。当时恰逢冬季,整个班列需要通过零下几十度的戈壁滩,押运人面临的考验可想而知。“我们同志带的粮食、水、水果全部冻起来了,好几天没能吃上饱饭。有的同志因为太冷被冻伤了,回程是由其他同志抬上火车的。”金同富回忆说。

  今天,新亚欧大陆桥依旧是全国汽车运输的重要通道,来自郑州等地的汽车通过铁路运输到连云港,出口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稳定物流线路。然而不同的是,今天不仅有传统的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也成为这条路上新的货种,汽车的产地不再是国外,而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城市。


从陆桥走向

双向开放门户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11年来,我市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巨大成就。

  过去的11年,我市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成30万吨级航道,开行集装箱、滚装等航线超过120条。从这里出发,货物贸易能够触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港口。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建设中,中欧班列是最重要的交通载体。

  2014年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上海西郊会议中心共同出席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一期工程远程投产仪式。

  2017年6月8日,在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的重要指示。

  2018年,我市印发《关于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和示范项目的实施意见》,并出台相关的行动计划。文件明确我市将深化港航通道建设、园区载体打造、国际班列开行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真正过硬的标杆。

  2019年开始,我市每年都以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连云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要点》,对中欧班列开行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并确定相关的考核目标。

  ———因为中欧班列,连云港频繁出现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办局规划文件中,并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

  ———因为中欧班列,港城顺利地争取到了自贸试验片区等众多国家政策,一批开放平台在港城落地;

  ———因为中欧班列,连云港成为历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物流园、“一带一路”连云港—里海供应链基地等项目建设频频被“点名”。

  中欧班列带着港城制造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努力提升其国际化水平。

  ———正大天晴通过与中亚的医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进系列保肝药,包括苦参素注射液、苦参素胶囊和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的合作。

  ———恒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设立了“一带一路”扶贫基金,开展“一带一路”屯垦戍边、温暖边疆项目,并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中亚健康论坛,助力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国际性医院。

  经过多年的政策支持,我市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与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实现业务联动、人员互派、信息联动、资源共享,共同构成了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上的物流“双枢纽”,完善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调度指挥中心智能化应用,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新建9条宽轨铁路年内建成投用。中欧班列“泰国-中国(连云港)-哈萨克斯坦”“日本-中国(连云港)-哈萨克斯坦”商品汽车过境通道相继打通,过境笼车运输模式实现专列运输,回程货种日益丰富,新增了温石棉、金精矿、炭黑等。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丰树物流、丰禾粮食仓储物流等项目基本建成,即将投入运营。加快推进皮带机廊道、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货运中心站二期工程、上合集装箱集结中心、中储棉战略储备棉仓储物流项目、上合贸促中心、中外运内河码头等项目建设。

  2023年9月15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我市举行。本次论坛以“深化互联互通 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代表汇聚一堂,回顾过去十年中欧班列取得的成绩,探寻未来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如今,我市各地正在积极落实首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达成的共识,让其成果继续服务沿线国家和地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今,中欧班列奔跑在国际物流的“黄金通道”,成为发展之路、希望之路和友谊之路重要象征。未来,连云港将更好地担负起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的责任,以自身的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中欧班列的水平。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