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州扎实推进村级后备人才“双本工程” 培育乡村振兴“永久牌”队伍


(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邵沛源 朱国来)眼下正值豆丹上市季节,在海州区板浦镇沙沪村一处豆丹养殖基地里,趁着夜色,孙震和村民们头戴紫光灯,麻利地穿梭在豆地里。一年前,返乡大学生孙震走进沙沪村担任村支书,很短时间内,就利用豆丹养殖专业知识,带领全村集体创业。


      为破解农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近年来,海州区扎实推进村级后备人才“双本工程”,按照每村3至4名标准,连续5年公开选拔280名具有本村户籍的优秀大学生回村任职,为推动基层治理、发展集体经济、加快乡村振兴等工作注入源头活水。截至目前,海州区共储备724名村(社区)后备人才,35岁以下达76%,大专以上学历达89%,成为一支“永久牌”村干部队伍。


  “到村后,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沙沪村虽有大片土地,但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产业基础更为薄弱。”回忆创业经历,孙震笃定在土地上做文章——流转土地、指导培训、村村联合、带动就业……如今,孙震正谋划着打造集养殖、销售、加工为一体的豆丹产业链,“豆丹书记”的名号愈发响亮。今年,海州区通过开展“百名书记、百名人才、百个项目”兴百村行动,锻造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区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王理翔介绍,通过专业培训、青蓝结对、分类扶持等方式,切实加大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选拔培养力度。


  在政策的支持下,一批批大学生、乡村能人、农业科技专家等“反流”乡村。为此,海州区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内容,每年至少组织村支部书记参加集中培训2次,定期开展“头雁讲坛”“擂台比武”等活动,帮助村党组织书记理清发展思路、提升工作能力。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各类返乡入乡回乡人员和在乡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深化“支部+合作社+金融”模式,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打包办”“提速办”。截至目前,海州区现已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74个,去年全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比2022年度增加15.9万元,增长18%。


  “只有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能力,才会让村民日子越过越好。”朐阳街道孔望山村党总支书记吴生丹记得,自己当上村支书之前,还经历了全脱产培训,包括集中理论学习、异地跟岗、拜师学艺等环节。随后,吴生丹在各级相关部门支持下,使原本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焕发新活力。先后打造“桃你喜欢”“杏好有你”“甜言蜜语”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延伸周边产业。鼓励村民利用闲置民房发展民宿产业,并同步打造“诗画田园”南北小庄项目,推动“农旅双链”融合发展,带动200名村民就业,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20万元。


  为打造一支“能扎根、肯干事、有情怀、善作为”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海州区还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发现、选拔、培育、使用的闭环机制,重点通过“师徒结对帮带”制度,“拜名师、结名家、进名校”等,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培育等方面业务能力,并将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本土大学生列入村“两委”正职后备人选进行培养。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