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市持续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以“含绿量”提升城乡建设“含金量”


(□ 李耀华 杨迅 李唯 殷开军)日前,国家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在城乡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这无疑为我市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


  作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我市在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中的成果有目共睹。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绿色建筑产业提速发展,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城乡建设“含金量”。


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紧锣密鼓


  说到绿色节能和碳排放,很多人或许马上会联想到工业企业、机动车尾气减排等问题。其实,人们每天工作生活的房屋建筑一直都是碳排放大户。据测算,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自引入绿色建筑理念以来,我市积极制定多项政策,支持和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造方式,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盛夏时节,鸟瞰赣榆新城区,道路两侧绿荫如盖,水美河海在此交汇,一幢幢高楼顶端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阳光下油光闪亮,每天为新城区提供绿色能源。在水乡丽景的灌南县新安镇,家住新城华府的王万华对自家楼房十分满意:“作为一名建筑技工,我很清楚,除绿色环保的特殊钢结构外,小区楼房还有新型外墙保温材料加持,这样的楼房既安全又节能。”作为灌南全域光伏发电项目的一部分,其楼顶光伏发电设施是小区“含绿量”的加分项。


  目前赣榆区与灌南县全域光伏发电项目仍在紧张施工,包括所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全部建成后,两县区光伏总发电量将十分可观,仅灌南每年就可以节约标准煤29.26万吨。


工程项目“含绿量”与日俱增


​在海州区恒安花园和连云区金海美域,建设者用装配式建筑的理念构建新型商住楼,将可预制建筑构件全部放在后方工厂制作,现场只以“搭积木”方式进行清洁组装,把绿色建筑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当然,绿色建筑理念的实践远不止屋顶光伏发电和装配式建筑,我市还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海水源、污水源、土壤源等多种形式的热泵发电,并在市开发区和连云新城等公共建筑中广泛使用。


  据介绍,早在2005年,我市就着手推动建筑节能项目,从开始的建筑节能30%到“十一五”期间50%,到“十二五”期间65%,目前我市执行居住建筑75%、公共建筑72%的节能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正是基于扎扎实实的绿色建设新实践,2012年8月,财政部、住建部认定我市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赣榆区、东海县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区)。目前,赣榆区新建居住建筑实现太阳能热水应用全覆盖,其他各县区绿色建筑理念也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可再生能源改善区域能源结构,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转型发展提升“含金量”


  我市还制定多项政策支持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布局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等,探索城乡建设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据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5年,我市就出台《连云港市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绿色建筑工作制度体系。2021年,我市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配建要求的通知》,从而规范引导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市再次印发《关于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成为全省首个发布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意见的城市。


  我市还推动建筑用能全面监管,全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于2016年建成并投用,实现了全市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动态监测和远程传输。监管人员还对项目实施单位的能耗精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全省最早给相关单位出具年度数据分析报告的城市。


  今年7月,我市及时出台《连云港市绿色建造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市新建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要带头优先进行示范工程建设,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积极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到2027年,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符合城实际的绿色建造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和服务体系,呈现绿色建造规模化发展态势。一系列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一个个建设项目的创新实践,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管,全市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的“含金量”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