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助学公益行|家境贫寒的两位灌南学子考取医科大学 他们把努力镌刻在青春时光里


(记者 杨锐冰 张晶晶/文 樊晓姝/图 见习记者 张文华)8月下旬,第十二季“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记者先后来到灌南县张店镇吴玉婷家和三口镇潘俊宇的家。

他们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背负着生活的艰辛,但乖巧懂事、乐观向上,用稚嫩的臂膀扛起生活的重担;他们通过勤奋努力,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可是,因为贫寒,昂贵的学费束缚着少年的梦想。

今年毕业于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的吴玉婷,以573分的成绩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潘俊宇以580分的成绩考取徐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信念执着的他们,把努力镌刻在青春的时光里,朝着梦想不断前行。


父亲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吴玉婷573分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


吴玉婷家住灌南县张店镇宋圩村。走进她家,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裸露的红砖墙,墙体开裂、房梁腐蚀、墙面发霉,堂屋桌子上还摆放着吴玉婷爷爷、奶奶的遗像。

“屋顶漏雨,屋内积水,外面一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吴玉婷的父亲黑黑瘦瘦的,满脸沧桑。

吴玉婷刚从大姐在镇上的出租屋回来,见到我们她有些羞涩,一直用手搓着衣角。“这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她的父亲说。

经受着生活磨难的吴玉婷,一直在默默努力。她在家排行老三,大姐毕业于扬州大学,工作后一直在帮衬着家里;二姐大专毕业后,在无锡打工,生活比较艰难;吴玉婷有3个妹妹,其中四妹正在灌南高级中学读高二、五妹读初三、最小的妹妹读五年级。

卧室里拼接的两张床,就是吴玉婷6姐妹的床铺。“家里条件不好,我们姐妹几人穿的衣服大多是‘百家衣’。放假回家,我们姐妹就挤在一起睡。”吴玉婷说。

“母亲患有癫痫,有时意识比较混乱,谁也不认识,一直是父亲在照顾她。”吴玉婷说,父亲非常辛苦,他还要种地。“我们家姊妹多,靠低保和父亲种地艰难维持生计。”

“我们家种了6亩地,邻居撂荒的地也让我暂时耕种。家里4个读书娃,妻子吃药也要花钱,一家人常常为钱的问题发愁。好在孩子们懂事又孝顺,成绩都还不错,但家里经济上确实很困难。”因天气炎热,吴玉婷父亲黝黑的脸上沁出汗珠,他一边擦拭,一边哽咽地说。

虽然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一直叮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吴玉婷牢记父亲的话,在学习上非常努力。政府部门和学校给予她一些补贴。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成为激励她不断拼搏的动力。

今年毕业于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的吴玉婷,以573分的成绩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考虑到将来便于就业,吴玉婷选择了和医学有关的专业。她无奈地说:“我原本报的都是临床医学以及心理学专业,但是分数不够,专业被调剂了。”

  “进了大学,我会好好学习,争取毕业后找份好工作,多挣些钱,减轻父母的负担,改善一下家庭环境。”提起大学生活,吴玉婷有些期待又有些担忧地说。


母亲患病 父亲打零工养家

潘俊宇580分考取徐州医科大学


潘俊宇家在三口镇“龙王故里”潘老庄村。这是一处集中拆迁安置房,屋内家具、物品很少。

5年前,潘俊宇的母亲患上了乳腺癌,不能干重活。为了照顾孙女、孙子,她带着潘俊宇一直在三口镇租房居住。

“大儿子离婚了,两个孩子归他。我孙女马上读初一、孙子读三年级,他们都需要人照顾,我没法出去打工。我们比较节俭,能省则省。”家里的花费主要是孩子上学读书的费用。潘俊宇的母亲说。

“俊宇的哥哥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在一家家具城搬货卸货,干的是体力活。活多的时候,一天忙个不停,但也挣不了多少钱,他的两个孩子读书得花钱。”母亲说,这个家的重担主要落在父亲肩上。“俊宇的父亲没啥手艺,靠着在工地做小工、送外卖等挣些钱。”

这个暑假,除了给哥哥家照看孩子、辅导他们功课外,潘俊宇也会抽时间帮母亲种地、做家务。

“从小到大,社会爱心人士给予我很多帮助。”潘俊宇说,政府和学校老师也经常在关键时刻对他伸出援手。

  今年毕业于灌南高级中学的潘俊宇,以580分的成绩考取徐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

  “选这个专业是因为就业机会比较多。而且我从小就想当一名医生,时常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医生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我想像他们一样。”潘俊宇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即将去外地读书,潘俊宇说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母亲身体不好,干不了体力活。趁我还没开学,我要多干点活,让母亲轻松一些。”潘俊宇说。

  “进入大学后,我会加倍努力,我以后准备考研,争取进好一点的医院工作,做一名勇敢、有担当的好医生。”对于未来,潘俊宇有着清晰的规划。


●吴玉婷大一开学费用:6478元

●潘俊宇大一开学费用:9621元

●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加微信请备注“助学”)

助学QQ群:157817222


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为两名灌南学子解决学费难题


昨日,本报报道了灌南县新集镇高健和张店镇黄仲保的感人故事。高健自幼失去父亲,母亲改嫁,奶奶抚养他长大;黄仲保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高考前一个月唯一的亲人外婆去世。今年,他们分别考取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和无锡学院。

8月25日晚,在本报微信发布后,爱心人士孙海燕联系我们,资助黄仲保全部学费7600元,cici资助黄仲保生活费每月500元直至大学毕业。当天,黄仲保共收到1.05万元助学金。

“这小伙子过得太苦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还能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很不容易!”爱心人士看到报道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助黄仲保顺利上大学。

  得知有那么多人关心自己,懂事的黄仲保感动地说:“非常感谢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在大学里,我一定会把学业放在第一位,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等以后有能力了,也一定会帮助有困难的学子。”

此外,乔飞、韩娟、徐妍等15位爱心人士向高健伸出援手,为他筹集学费1.84万元。

“高健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却一直努力学习,非常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在资助他1000元后,爱心人士徐妍说。短短半天时间,港城各界爱心人士为2名灌南学子捐助了2.89万元助学金。此外,团市委“圆梦行动”也为黄仲保解决学费5000元,并打算送他去大学报到。

接下来两天,本报还将发布4名学子的励志故事。截至目前,本季助学公益行已帮助48名贫困学子解决费用57.28万元,人均约1.19万元。今年预计帮扶54名困难学子,比去年多10名,帮扶数量、帮扶金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本周五(8月30日),我们将举办爱心见面会。届时,将邀请学子代表、爱心企业代表、爱心人士到现场,分享彼此的故事。欢迎参与助学、期待加入助学队伍的爱心朋友参加。我们不见不散!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